2011年4月30日星期六

下南洋: 兀兰火车关卡和新柔长堤


新加坡铁路的长度约为25公里, 从新加坡本岛南部的丹戎巴葛火车站, 一直通到北部的兀兰火车站. 火车的乘客全都要在兀兰火车关卡(Woodlands Train Checkpoint)下车通关. 然后, 乘客就继续乘火车越过短短的新柔长堤, 直达马国的新山火车站.


今日我们看到的新加坡兀兰关卡大楼, 重建于1999年, 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 大楼的左边是汽车和巴士出入新加坡的关卡. 而其右侧就是兀兰火车关卡了. 目前, 兀兰火车关卡为新马两国人员共同使用. 兀兰火车站归马国铁道公司人员使用, 而兀兰边境关卡目前只供新加坡的边防人员使用, 控制火车乘客的出入境新加坡. 马国仍使用丹戎巴葛火车站, 为北上的乘客通关.


1903年, 新加坡铁路刚通车的时候, 就建有一个兀兰火车站. 那时的兀兰火车站位于现址的东面, 和渡轮码头相连. 那个旧火车站现在已找不到踪影了. 不过, 在兀兰火车关卡的右面, 还可以看见一座旧兀兰关卡(Old Woodlands). 比较起来, 旧关卡的西式建筑还有点看有头. 直到今日, 旧兀兰关卡有时还用于货车的通关.



无论是从新加坡去马国, 还是从马国来新加坡, 火车乘客都要在兀兰火车站下车通关. 从马国来新加坡时, 乘客下车时还要带上所有的行李检查. 如果有人将行李留在车上, 被检查人员发现之后, 行李也会被取下火车检查. 而整车人也都会因此, 在兀兰火车站里面长时间地等候.


等到2011年7月1日之后, 马国铁道公司会将位于丹绒巴葛的新加坡火车总站及移民关卡, 迁移到兀兰火车站. 那时, 兀兰火车站很可能会增建马国的关税局, 移民局及检疫站. 相信在兀兰火车站, 应该也会设立一个火车售票处. 兀兰火车站成为新加坡火车终站之后, 也会热闹起来.


从新柔长堤建成的1923年开始, 火车就可以从新加坡直接驶过新柔长堤到达马来半岛了, 乘客再也不用在兀兰火车站换乘渡轮了. 在1965年新马分家之后, 新马分别在新柔长堤的两边都设立了关卡. 从此, 来往两地的人们就要办理通关手续了. 不过, 现在两边使用的都是新建的关卡大楼. 旧关卡已不再使用或已被拆除了.


新柔长堤只有1公里长, 火车不消2分钟就驶过了. 通过车窗, 一边可以看到排队过长堤的车龙, 小车巴士卡车挤在一起. 而在另一边, 可以看到柔佛海峡的风景, 还可以看到三根粗大的水管. 这些大水管, 正是将原水源源不断地从柔佛输送到新加坡的输水管.



前些年, 马国政府曾计划挖掉这座已有90年历史的新柔长堤, 改建成一条弯桥. 该工程由于新加坡的反对, 而面对一些法律问题. 最后不得不停工. 如果那个计划实现了, 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这个新柔长堤的全貌了. 输水的大水管无法过弯桥, 也一定看不到了. 长堤上铁轨如果能保留下来, 在弯桥之上会不会也像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呢?

下南洋: 武吉知马火车站


由于乘客不能在武吉知马(Bukit Timah)火车站下车, 要想去那个长约25公里的新加坡铁路的中点小站看看, 只能另行安排行程. 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是新加坡的一个重要景点, 游完了那个著名原始热带雨林之后, 顺便就可以去附近的武吉知马火车站走上一遭.


虽然武吉知马火车站是个不起眼的小火车站, 她却是新加坡铁路线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火车站了. 这个小站始建于1903年, 而现在的车站早在1915年, 就投入使用了, 是新加坡铁路最早的一批车站之一. 在那里, 可以看到新加坡铁路百年以前的小站景象.


武吉知马火车站离武吉知马大路不远, 在阿尔柏王园路(King Albert Park)和布勒克摩通道(Blackmore Dr)两条路之间, 就可以看到一座铸铁桥. 铁桥边上, 有一条和铁轨平行的小路就通往那个车站, 小路边有个车站的指示牌. 武吉知马火车站及其周围的铁道现在仍然是马国的财产, 进去参观和拍照需要得到站长的同意.


来到武吉知马火车站的前面, 看到这个车站真的很小, 只有四间平房, 好像一个乡间的小火车站. 车站建筑使用的是红砖红瓦, 但也用了不少木制的构件和装饰. 显得十分古朴, 很像童话故事中火车站的一幅插图.



武吉知马火车站前面的轨道共有三条. 最靠近车站的轨道是主轨, 从兀兰去丹戎巴葛的火车就会驶过这条轨道. 由于新加坡铁路是单轨铁路, 错车时, 丹戎巴葛去兀兰的火车, 可能就会停在中间的轨道上让车. 而第三条轨道应该是车站的备用轨道.


100多年以来, 武吉知马火车站见证了新加坡铁路演变的历史. 1903年, 当新加坡铁路刚通车的时候, 武吉知马火车站前的铁路, 通往当时的新加坡登路总站. 而在1932年, 新加坡丹戎巴葛总站以及新的南线铁路建成之后, 武吉知马火车站也连接去那条新线, 而通往丹戎巴葛总站. 1965年, 新修的裕廊(Jurong)货运线, 也从武吉知马火车站开始, 通往西部的裕廊工业区.


到了1993年, 武吉知马火车站就不可以上下客了, 基本上也就算停止使用了. 不过, 这里的站牌没有换. 看起来仍然是丹戎巴葛和兀兰之间的一个的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仍设有站长, 住守在车站内. 火车站主要用于南北向列车的错车以及信号控制.


如今, 运气好的话, 人们还可以在此看到交接通行钥匙的仪式. 站长会将铜环通行钥匙交给火车司机, 允许列车继续南行. 这是一种单轨铁路上特有的避免撞车的措施. 很特别.


沿着武吉知马路再向北走, 路边可以看到那家有名的旧福特汽车厂. 1942年2月15日, 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白思华, 正是在此向日军投降. 马来亚及新加坡, 从此落入了日军的手中, 进入了三年的沦陷期. 喜欢二战历史的人, 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再往前走, 就来到了武吉知马路上段. 在这段路上, 可以看到新加坡铁路线上的另一座铸铁桥. 同样, 这座铸铁桥也显得十分古朴雄浑. 也许过不了多久, 当新加坡铁路拆掉之后, 人们就再也看不到这两座铸铁桥了.


那时, 人们也许只能从新加坡铁路留下的一些有关地名, 缅怀昔日的铁路风光. 铸铁桥附近的铁道商场(The Rail Mall), 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地标, 让人们想象当年新加坡铁路和车站的繁华景象.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下南洋: 武吉知马热带雨林


新加坡麻雀虽小, 却还是五脏俱全的. 说到海岛和海滩, 新加坡的南面有几个不错的热带小岛和洁净的海滩. 但更令人惊叹的是, 新加坡还保留着一小片的原始热带雨林, 就在1883年建立的武吉知马(Bukit Timah)自然保护区之内. 这片雨林,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到达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了. 她距离大都市的繁华, 只有几尺之遥而已.


武吉知马山这一带的热带雨林,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据说, 这片雨林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万年的历史, 比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还要久远的多. 就算是在那最寒冷的冰河时期, 地球的大部分已被冰雪封冻, 这里却依然是郁郁葱葱, 生意盎然. 大量宝贵的物种, 躲过了严酷的冰河时代, 在此被保留了下来.


武吉知马热带雨林离赤道不远, 阳光和雨水都十分充足, 再加上这里独特的土壤和独特的环境, 使得雨林中的物种极为丰富. 这样小小的一片雨林, 就藏有840种植物物种以及500种动物物种. 其植物品种之多, 超过了整个北美洲的植物物种. 实在令人惊叹.



1854年, 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在发表著名的天择演化论以及亚澳版块分界的华莱士线之前, 曾经来过此地考查和收集标本. 他在武吉知马附近的圣约瑟教堂住上了二个多月, 整日在附近的热带雨林中采集各种标本. 当时, 他标本采集的重点是昆虫和蝴蝶.


此地物种的丰富, 也给华莱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1869年出版的<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一书中说道: 光是甲壳虫一类, 他就在武吉知马地区收集到了700多个不同的品种. 相信这对他日后提出演化论, 发现上帝以外的力量, 很有启发和帮助. 想象一下, 如果所有的甲壳虫都是上帝制造的, 那么上帝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工夫, 制造那么多微小不同的甲壳虫品种呢?



后来, 华莱士在婆罗洲热带雨林中采集标本时, 被疟蚊叮咬. 不久, 身染疟疾他在马鲁古群岛上住处的床上打摆子, 发高烧, 生不如死. 正在迷迷糊糊之际, 突然脑中电光一闪. 多年来困扰在他脑海中的物种多样性的问题, 终于有了答案. 那就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演化论. 物种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演化, 从而产生出某些新物种. 这是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



不过, 华莱士认为自然选择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 也有例外. 渐进式的进化论就不适用于有机物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以及人类精神的产生. 这些都是一些突变和异端现象, 而不是物种渐变的结果. 此外, 这些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用达尔文的性择论来解释.


由于华莱士在亚马逊流域和马来群岛采集标本时, 与当地的土著人有广泛的接触. 所以, 他认为全世界的人种, 无伦肤色, 只有文化的差异, 却都有相当的智慧. 种族并无进化高低之分. 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看来, 华莱士的这种演化论, 似乎比急进的进化论更为正确. 比方说, 现在就有人认为, 有机物和生命, 是在一次外天体撞击地球的瞬间, 偶然而产生的, 而不是无机物经过漫长的进化来的. 无论一块石头演变多久, 也变不成鸡蛋. 同样, 意识和精神的产生也应该是异端突变的结果, 而不是产生于渐变的进化. 人类的数学及艺术天份, 风趣, 幽默及冥思的天赋, 不会是进化而产生的.


北纬1度多的毒日头, 直晒得人头发晕, 难免胡思乱想, 还是到雨林的林荫中躲一下去吧. 早上是在热带雨林之中漫步的最佳时间. 在这个保护区里, 有用红蓝绿黄标识的四条步行道路, 供游人使用. 徒步的时间从半个小时到2个小时不等. 步道的沿途都设有指示牌, 方便游人的使用, 不容易迷路.


这四条步道的简约情况如下:
红色步道, 直通山顶, 步行时间约为45分钟
绿色步道, 难度中等, 可以看到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步行时间约1小时40分钟
黄色步道, 难度较高, 到山顶的步行时间约为2小时
蓝色步道, 难度最低, 支线步道, 通往西南观景点, 步行时间约35分钟


去海拔仅有163米顶峰的红色步道最为容易, 也是游人使用得最多的步道. 出发前, 最好在入口处的访客中心, 将水壶装满水. 在热带雨林中迷路而脱水, 不是件好事情. 武吉知马的其它几条步道, 人烟就比较稀少了, 有时也会走上陡峭的山路. 当然, 看到稀有野生动植物的机会也比较大.



在武吉知马保护区之中, 游人除了可以看到多种鸟类, 昆虫以及爬虫之外, 还可能看到长尾猴和松鼠. 如果运气特别好的话, 还可能碰到野生的鼠鹿或狐猴.


在凉亭休息时, 遇到来一位从奥地利来的游客. 他当时的心情不佳, 需要找人顷诉. 边休息边听他讲故事. 故事很长, 可概括起来却很简单. 一次, 他在菲律宾旅游时, 遇到了一位可爱的女士. 很快两人就坠入了爱河. 结婚之后, 两人就回到了奥地利定居. 可是过了没多久, 女士的性情突然大变,


整天搞得家无宁日. 他实在没办法, 只好将她送回菲律宾. 他感叹道, 女人真是没法搞懂的动物. 可不是呀, 这么复杂的感情动物, 不是用一个简单的进化论就能解释了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