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日星期日

玛雅: 殷商东渡与中美洲文化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在三四千年前, 以玄鸟为图腾的商部落取代夏, 入主中原. 传四五百年, 到了帝辛(纣王)时代. 帝辛是个有勇有谋的帝王, 殷商在他的统治下无论在农业, 手工业, 还是在商业及艺术上都达到了顶峰. 此外, 华夏民族的文明标志, 象形文字和和青铜玉器也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殷商的青铜器和玉器天下无双, 而殷契甲骨文系统也奠定了汉字书写系统的基础. 如今, 汉字是唯一还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 帝辛也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配备着精良的青铜兵器及盔甲,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帝辛的一生, 尽力平乱并积极扩张商朝的版图. 他首先扑灭了西方周方国的反叛和入侵, 在黎城生擒周文王. 周文王被令在羑里闭门思过, 顺手写出的周易扬名天下. 后 来, 帝辛又平定了东面的人方, 林方, 虎方等东夷各国, 把从江淮地区, 一直到辽东和朝鲜的广大沿海地区都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之中.

当时, 殷商帝国的物资非常富足, 有能力在朝歌附近大兴土木, 花了七年时间, 建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 大三里, 高千尺, 分六层. 这种大大方方的祭台, 和今天在中美洲看到的平顶金字塔差不多, 成为后代建祭台和陵墓的典范. 鹿台上雕梁画栋, 白玉为阶, 玛瑙为栏, 好不奢华. 台上还建有摘星楼, 可用于观星祭祀, 而台下的府库可以藏宝. 帝国的粮食物资太多了, 帝辛不得不造钜桥仓库千间. 由于殷商的粮食富足, 多余的可以酿酒. 所以殷人好酒, 喜欢以酒佐餐, 聚众豪饮, 欢娱无比. 帝辛独乐不如众乐,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能在殷乡出土那么多的殷商青铜酒器的原故.

可这一切, 只因为一个偶然事件, 也就是有名的牧野之变(牧野之战), 彻底地改变了. 故事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一个岁尾, 商王统领大军在人方(山东半岛)平乱后, 梢加修整. 商王需要在新年前返回京城祭拜. 祭祖可是商朝的传统, 不可动摇. 但是, 他又不愿意劳师动众返京, 于是就将殷商的10万主力留在了山东, 轻车简从返回朝歌. 可是, 帝辛万万没想到, 这样一来, 他就落入了奸人设好的圈套. 他没想到, 他那么信任的周人会犯上做乱, 趁虚而入. 他更不知到, 留守在朝歌的亲兄弟微子, 竟然被周武王收买了, 背叛了他和祖国, 引狼入室. 微子的军队一路为周武王的大军放行, 周军得以不损毫发就能长驱直入, 一直来到了朝歌的郊外牧野. 在周武王的精心安排下, 微子控制的朝歌守军, 突然间一起前徒倒戈, 帝辛成为瓮中之鳖. 但朝歌一带的奴隶和民众还是自发地组织起来, 涌向牧野抵抗周军, 为他们爱戴的商王而战. 于是, 周武王几万大军就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屠杀, 殷人死伤无数, 血流成河.

帝辛逃出朝歌, 来到了鹿台. 他知道, 只有用他的生命才可以挽救他的臣民不再继续流血. 商王就义无反顾, 引火自焚了. 要死, 也要死得像个英雄. 死前, 商王还不忘嘱托侍卫掩护他的爱妃妲妃逃命. 但是, 妲己为了保护商王的骨肉, 又让侍卫保护王子武庚和禄父逃难. 自己也自缢在商王的身旁, 一同为国赴难, 何等壮烈. 可是, 满口仁义廉耻的武王连他的表亲及恩人的尸体也不放过, 分别向帝辛和妲己的尸体连射三箭, 再斩下他们的头颅, 分别悬挂在大小白旗上示众. 不过, 武王还算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已无法服众, 也治理不了商朝. 不得已, 只能让帝辛的儿子武庚继承殷祠, 自己则退回镐京. 即使在周境内, 也有人对武王的犯上作乱不满. 大圣大贤的伯夷叔齐就对武王以臣弑君的行为感到羞耻, 发誓不再食周粟, 宁可饿死于首阳山. 武王自己也感到了羞愧, 在回到镐京后不久, 就一病不起, 二三年之后, 也就一命呜呼了.

除了微子, 萁子及比干等皇族的反对和背叛, 周王的背信弃义等因素. 帝辛性格中柔弱的一面也是造成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 帝王可以有三宫六院, 嫔妃成群, 但不可以对任何女人动真情. 可是商王却犯了大忌, 爱上了妲妃, 而且爱得那么深. 这引起了多少贵族千金的嫉妒, 谁人知到. 更重要的是, 因东征西战, 需要英勇的战将, 帝辛就在奴隶中择优选拔飞廉和恶来等为将军, 从而得罪了以萁子和比干等为代表的贵族集团. 他们企图以微子取代帝辛为商王, 以保护其既得利益. 密谋失败之后, 商王又显得软弱, 只杀了比干, 囚了萁子, 却放了他的哥哥微子. 为微子后日投靠周王埋下了祸根. 在对待周文王方面, 帝辛也显得过分心慈手软. 对文王, 不仅杀牛设宴, 放虎归山, 还封官加爵, 甚至给与征伐大权. 将西部半壁江山都交由文王管理. 这就给文王准备再次造反提供了良机. 但是, 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大英雄, 堂堂的男子汉, 帝辛一定会一身承担殷商灭亡责任. 决不会将这一切推到一个弱女子的身上. 要是帝辛在天有灵, 知道后人把殷商灭亡责任全都推到妲妃身上, 更污蔑妲妃是狐狸精化身, 不知道会有多心痛.

当时, 留驻山东的大军包括殷商的十万主力, 几万东夷部队, 再加上舟船部队, 以及随军人员, 共25万人. 殷商的突然消亡, 就给这25万殷商人出了难题. 他们顷刻之间就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周王决不是圣贤之人, 向西只有做亡国奴的份. 而向东则是茫茫的大海, 前途也不容乐观. 最后, 殷商人还是选择了出逃海外. 扑天盖地的竹舟从山东半岛下海, 向辽东和朝鲜的方向驶去. 从此, 神秘地消失了. 在历史的长卷中, 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了. 但25万人不会在顷刻间人间蒸发, 一定会人过留迹. 从高句丽的金字塔式墓台, 也许还可以看到鹿台的影子, 朝鲜人也奉殷人为他们的先祖. 离开了朝鲜, 殷商人继续向东航行, 来到了今日的日本列岛, 也将商朝礼仪文化传到了日本. 部分殷商人并没有将脚步停留在日本, 继续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向东, 再向东. 借助太平洋暖流, 到达千岛群岛, 到达堪察加半岛, 经过阿留申群岛. 最后, 九死一生地来到了北美. 部分殷商人更沿 着美洲南下, 到达今日的墨西哥和中美洲. 想必也将殷商的传统带到了中美洲.

不久之后, 灿烂的前玛雅(奥尔梅克)文化就在今日的墨西哥南部突然地出现了. 社会形式也突然从渔猎社会进化为农耕社会了. 他们以灵鸟为祖先, 崇拜龙虎图腾. 和殷人一样, 也酷爱玉器, 无酒不欢. 他们在玉圭上刻的象形文字, 与殷商的甲骨文实在也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在这些地区出土的玉器和三足陶器, 如果拿去中国, 一定会被鉴定为殷商文物. 墨西哥文物中, 也有许多帝王的头像. 这些头像明显具有华北人的特怔, 有些也长着殷商帝王特有的高长头型. 很有可能, 殷商人当上了前玛雅部落的首领. 他们传授当地人农耕技术. 建造和鹿台一样的高台(平顶金字塔), 以观天祭祀. 此外, 中美洲人也建立了等级及奴隶制, 并照搬了殷商的酷刑, 从挖心, 断肢, 到火烙及斩首, 一应俱全.

除了文物证据, 殷商东渡也可在美洲人世代口头相传的故事中找到映证. 比方说, 许多墨西哥土族根据祖传, 认为自已是中土, 朝鲜人或日本人的后代. 此外, 美洲的殷福布族, 也传说自已是殷人的后裔. 他们的祖先, 在三千年前从天国, 经天之浮桥岛来到美洲. 这里的天之浮桥岛大概就是指从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 千岛群岛, 堪察加半岛, 阿留申群岛, 一直到阿拉斯加的太平洋岛链. 有意思的是, 今日从东亚飞往北美, 竟然也是走同样的路线. 当你, 沿着飞机上的导航屏幕, 从飞机上看下去, 看到太平洋中浮桥岛时, 能不激动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