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几批移民北美的新教徒, 并不是一批亡命之徒, 也不是为财而来. 他们只是为了追求宗教自由而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 也不乏具有远见和自律之人. 他们共同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除了关心他们自已的社区制度, 他们也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 自由之路的下一站就是波士顿第一所公立学校的校址. 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创立于1634年, 比哈佛还早两年. 波士顿拉丁学校也培养出了不少美国革命的先驱. Samuel Adams, John Hancock和Cotton Mather都出自这间学校. 而被誉为"从空中抓住了雷电, 从暴君手中夺下权杖"的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也在波士顿拉丁学校念过书.
如今, 拉丁学校的原始校舍已不复存在. 原校址附近只立有一尊富兰克林的铜像. 铜像的基座上刻有几幅浮雕, 介绍了富兰克林的生平. 人们都知道, 富兰克林曾利用风筝发现了雷电的奥秘, 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但是,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 富兰克林对美国更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联邦制度. 从而既能保持各州的相对独立, 又能统一在同一个国家的框架下. 在1787年的立宪大会上, 富兰克林推举华盛顿为主席, 自任副主席. 富兰克林提出, 美国可以效仿土族部落的联邦制建国. 他介绍说, 这个土族联邦(Iroquois League)的核心是一个议会. 该议会由六个部落, 按人口分别推举的50名代表所组成. 土族联邦遵循一部Kainerkowa宪法, 分成行政, 立法和法律三个机构而独立运作. 土族联邦已在美洲运作了1000多年,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
经过一番辩论, 立宪大会有加入了上议院. 各州无论大小, 均有两名上议院代表, 使人口少的州不被歧视. 1789年4月30日, 华盛顿在纽约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任总统. 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从此诞生了. 但谁能料到, 标榜为现代西方制度之典范的美国议会制, 其实是来自一个美洲土族的古老制度. 这种制度很可能是受到, 远在东方的殷商联邦制的影响而形成的.
富兰克林铜像背后的那栋第二帝国式的建筑, 就是波士顿的旧市政厅. 波士顿的市政府在此运作了接近100年, 直到1969年, 由贝聿铭设计的新政府中心(Government Center)投入使用为止. 旧市政厅斜对面的Omni Parker House大酒店, 是美国营运时间最长的酒店之一, 1854年就开业了. 1913年, 当胡志明流落美国时, 也曾在这里打过工. 胡志明在工作之余, 来到对面的富兰克林铜像前. 或许也想过, 有朝一日, 他 也要建立一个类似的印支联邦共和国.
同一条街上的旧街角书店(Old Corner Bookstore), 曾是美国的文化中心. 自从1828年开始, 这座建于1712年的红砖旧宅, 就变成了书店兼出版社(Ticknor & Fields). 许多流行的作家时常在此聚会. 更多的名流在此出版他们的书籍. 作家们的名字长长一串, 像什么Henry David Longfellow, Harriet Beecher Stow, Nathaniel Hawthorne, Ralph Waldo Emerson, Henry Thoreau等等等等. Charles Dickens的小说也曾在这里出版.
从这里过了街, 可以看到街变两组雕像(Irish Famine Memorial). 1840年代, 爱尔兰因土豆枯叶病而引发 大饥荒, 饿死了100万人. 大批爱尔兰难民因此而逃荒来到美国. 这也标志着,来美的移民已不全是英格兰的新教徒了, 已趋向多元化了. 来自多个国家, 来美的原因也各不同.
第八站的旧南方议会厅(Old South Meeting House) 是自由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景点. 著名的波士顿倾茶运动(Boston Tea Party)就始发于此. 1773年, 英国决定对美洲征收茶叶重税. 同年的12月16日, 自由之子党的山谬.亚当斯(Samuel Adams)等人招集数千同党, 在此集会, 抗议英国的茶税. 会后, 愤怒的自由之子党人士冲入波士顿港, 将三艘英国商船上的三百多箱茶叶全部丢入了大海. 波士顿倾茶运动激怒了英国国王, 决定派兵镇压, 从而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倾茶运动之后, 英国决定收回麻萨诸塞的自治权并解散议会. 国王派英军接管麻萨诸塞殖民地, 并封锁了波士顿港. 1775年4月19日, 英军在抓捕反英头领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和山谬.亚当斯的过程中, 遭到列克星顿(Lexington)民团的反抗. 终于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这时, 美洲的各殖民地的人们知道, 只有联合起来, 才能抵挡英军的入侵. 1775年7月2日, 华盛顿将军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统一美国独立战争的指挥. 各殖民地从此联合了起来.
再下一站的旧州府大楼(Old State House)也很重要. 她是美国最老的公共建筑之一, 以前曾是英国的总督府, 后来又变成麻萨诸塞州的政府办公处. 波士顿的不少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 1776年7月18日, 美国独立宣言就在这个阳台上, 首次向波士顿市民宣读的. 1789年, 华盛顿在就任总统之后, 也在这里检阅游行队伍. 有名的波士顿惨案(Boston Massacre)也发生在这里.
由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是全民的平等和自由宣言. 她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也为其它殖民地争取独立和自由提供了行动纲领. 从此, 独立和自由运动遍布全球. 例如, 胡志明就在河内三十六街的一间老屋里, 参照美国独立宣言, 起草了越南的独立宣言. 并在1945年, 宣告了越南的独立.
波士顿惨案也是一个美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 1763年, 英国在七年战争之后, 欠了一大笔债, 就想通过对美洲殖民地征税来还债. 英国分别在1764年到1767年之间颁布糖税法, 印花税法和汤森法, 从而引起了各殖民地人们的不满, 愤起抵制英货. 1770年3月5日, 英国士兵在与示威群众发生冲突时, 开枪打死5名波士顿市民. 史称波士顿惨案. 这件惨案的发生, 激怒了波士顿人, 更坚定他们要脱离英国统治, 争取独立自由的决心. 不自由, 毋宁死. 目前, 在旧州府大楼前面的一个交通安全岛上, 地上还设有一个标记, 这就是波士顿惨案遗址了.
再往前走, 就到芬钮厅(Faneull Hall)了. 这里也曾是波士顿人公共集会的中心, 号称为自由的摇篮.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 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芬钮厅的后面就是昆资市场(Quincy Market), 波士顿的小吃天堂. 又饿又累的我们, 赶快进去大吃一顿. 酒足饭饱之后, 就没人再有心思走下去了. 大家会心地一笑, 就打道回府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