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秦时象郡: 占人海上吉普赛人


占人是南岛人种中的一支. 南岛人也被称为马来-波西尼西亚人, 或海上吉普赛人. 南岛人乘着他们的大蓬船双体木帆船, 不断地在海上漂流, 从太平洋一直到印度洋. 南岛人的分布非常广. 从台湾, 琉球到吕宋, 从中南半岛到马来半岛, 到处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 印尼群岛则是马来人的大本营, 而新西兰及太平洋诸岛的毛利人也是南岛人的一支. 南岛人最远甚至流浪到了复活节岛和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人). 这在那个无动力的木船时代, 可真是一个奇迹.
当然, 南岛人也不总在流浪, 遇到合适的地点, 他们也上岸建立定居点. 占人就选定越南中部, 这一绝佳的沿海之地, 定居了下来. 不过, 他们干的也不只是划划小船, 捕捕小鱼, 或者种种占城稻, 那么的简单. 实际上, 他们的主要营生是, 要想从此过, 留下买路钱的那种半海盗的勾当. 如果商船不去他们控制的港口, 不缴过路费. 那就不客气了, 占人就会出动其战船将商船拖过来, 强行收费.
早期的占人社会是母系社会. 很可能就是中国古籍中所描述的女儿国之一. 到如今, 马来人或占人结婚, 仍然男方是上女家的. 在穿着方面, 古占人不分男女, 赤足腰围长布. 不过, 占人的艺术细胞很发达. 由于占人曾控制今日越南的大部分国土, 其文化和艺术对现代越南人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中原很早就和占人及其它海上民族有所交往. <诗经.商颂>曰: 相土烈烈, 海外有截. 这就说明, 早在商朝的时候, 海上民族就曾来朝, 与商民互换有无. 此外, 历史还有一非常有名的越裳(今越南中部)献白雉(白孔雀)的故事. 据<尚书大传>记载: 交址之南有越裳国, 周公居摄六年... 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其使请曰: "吾受命吾国之黄耇, 曰: 久矣, 天之无烈风淫雨! 意者, 中国有圣人乎? ..."
故事说的是, 大约在公元前1030年代, 越裳人发现季风好几年都不正常, 中土的商船也不见了踪迹. 正是: 天无烈风淫雨, 海不扬波三年矣! 越裳王很急, 就派人去中国打探一下. 这种季风异常, 每几百年就会发生一次, 而每次都会带来社会大震荡. 果然, 这次也不例外, 中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连年的季风减弱, 造成西北产生了严重的干旱, 到处闹粮荒. 周武王被迫率饥民起兵造反, 周军逼死帝辛, 抢尽谷仓. 等到越裳的使者辗转到中国时, 天下已不姓商, 而改姓周了. 年号已是周公六年了.
这周公居摄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 武王在世时, 就觉得四弟姬旦不好搞, 于是将他分封去遥远的鲁地(今山东曲阜). 周公旦果然聪明. 他称病赖在周都不走, 等到武王一去世, 周公马上就将继位的成王撂到一边, 自己大权独揽. 还美其名曰: 成王年幼, 叔父摄政. 其实, 周朝的长幼为序的制度非常严格. 周公还有三哥在上, 摄政也轮不到他. 周公不愧是周公, 马上就有了办法. 他宣布其兄弟管叔和蔡叔伙同武庚反叛. 于是, 他又花了三年时间, 再次征讨殷商. 杀兄灭弟, 顺便也杀死了商王武庚. 殷商百姓自然跟着倒霉, 又是死伤无数.
战后, 周公急于粉饰太平, 以平众怒. 越裳的使者来得正好, 于是大加宣扬. 真是万方来贺有越裳. 实际上, 越裳人在发现周人重农轻商, 无利可图之后, 就再也没来朝圣了. 这才有了, 昭王欲求越裳的白雉, 不得不亲自南巡的故事. 无论如何, 周公的一招还是很灵的. 后人对此事赞不绝口, 诗人们也借此歌颂周公的圣贤. 现录王若岩的<试越裳贡白雉>如下:
素翟宛昭彰/遥遥自越裳
冰晴朝映日/玉羽夜含霜
岁月三年远/山川九泽长
来从碧海路/入见白云乡
作瑞兴周后/登歌美汉皇
朝天资孝理/惠化且无疆


话说, 占人在建立林邑国后不久, 就进一步向南扩张. 大约在四世纪时, 占人兼并了扶南的藩朗(Panduranga)地区. 在此, 占人从扶南那里接受了印度教, 并立为国教. 从此开始崇拜湿婆及其象征林迦(linga)和幽尼(yoni). 与此同时, 占人也引入了南印度文字, 记录占婆重要事件. 占婆不断地扩张. 到了13世纪, 占人已建立起一个北起横岭, 南至藩朗的印度教帝国, 比同时期的安南国土大上个一倍.
在明朝永乐年间, 郑和七下下西洋的时代, 占城港成为了大明舰队的重要基地. 大明为了保卫占城, 不惜对安南开战. 可惜, 一个偶然事件, 改变了大明远洋舰队的命运, 改变了郑和的命运, 也改变占城国的命运. 1421年5月9日, 一束闪电击中了北京紫禁城里的一个红木廊柱, 在刚建成不久的三大殿, 引发了大火. 不满郑和下西洋的官员趁机借题发挥, 说下西洋, 劳民伤财, 引发天怒, 火烧紫禁城. 明成祖内心恐惧, 于是下旨, 中途叫停六下西洋. 其实, 国库空虚, 不全是因为下西洋. 六征蒙古, 建造北京城及紫禁城, 重修长城及京杭大运河, 甚至修订<永乐大典>, 都不是省钱的差事.
不下西洋了, 各地的官厂也就没用了. 同样, 占城也失去了她的价值. 占人在失去了大明的保护之后, 受到了安南人的猛烈地进攻. 占人节节向南败退. 终于在1471年, 大败于安南, 6万占人被杀, 3万人被俘, 大片国土丢失. 占城的残部只好退居芽庄一带, 一直坚持到了1697年, 占城国彻底灭亡为止. 亡国后的占人, 多数流落到下高棉地区(今湄公河三角洲). 可是祸不单行, 下高棉又在1720年被越南占领, 占人只好再次逃亡去信仰接近的上高棉(今柬埔寨). 可是, 在红高棉时期, 占人又被柬埔寨人杀掉了二十几万. 亡国奴的日子过得真够惨的.
虽然, 占城亡国了, 残留不多的占人也多改信回教了. 人们还是可以从占人留下神庙, 比方说, 广南的美山寺和同阳庙, 芽庄的那阿神庙, 宁顺的诺莫神庙, 看到那往日印度教的繁荣. 人们也可以从往日的雕刻上小仙女(Devata)或艳舞女(Apsara)的形象, 看到那占婆王无比奢华的旧日生活. 据说, 当年占城的每个少女在出嫁之前, 都要先见一见国王. 只要国王喜欢, 少女就要留在宫中. 少女习舞之后, 就要为神明或国王献舞. 从留下的雕像可以看出, 当年的舞女是不穿上衣的, 香艳四射. 现在, 在美山等地还可以看到占婆舞蹈的片断. 当然, 那是穿上上衣的版本.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