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下南洋: 圣淘沙岛之龙牙门


圣淘沙岛位于从南中国海进入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 很明显, 其地理地位十分地重要. 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叫做龙牙门的重要地标. 在早期的海上丝路之上, 龙牙门曾起过十分重要的航标作用.


龙牙门由两块龙牙状的巨石组成, 一块在今日的圣淘沙岛上, 另一块在新加坡本岛, 中间是狭窄的吉宝海峡水道. 龙牙门还有另一个名称, 叫做石叻门. 石叻在土语中是海峡的意思. 这个海峡门名称也很形像地表达了此地水道的险要. 有时, 龙牙门和石叻坡也用来代表整个新加坡地区. 而新加坡这个地名, 是在英国人占领此地区之后, 才广泛地被使用.


龙牙门(凌牙门)这个地名, 最早出现在宋朝的<诸蕃志>中. 而元代的汪大渊, 也曾到此一游, 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了对龙牙门的纪录. 当时的单马锡(今新加坡)是个海盗窝. 商船要从此地过, 必须留下买路钱. 当时, 占岛为王的华人也不少.


据说, 华人早在唐末就开始下南洋. 879年, 黄巢起义军攻占了福建和广东. 造成了当地华南人, 大举南下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 他们自称为唐人, 也将其定居的地方叫做大唐街或唐人街. 从此, 海外的华侨和华人就被称为唐人了. 而马来人大量移居马来半岛是在晚得多的元代和明代. 现在, 马来人认为只有马来人是当地土著, 而华人是外来移民应受到限制, 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岛夷志略中的龙牙门条目如下: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门状,中有水道以间之。田瘠。稻少。气候热,四五月多淫雨。俗好劫掠。昔酋长掘地而得玉冠,岁之始,以见月为正初,酋长戴冠披服受贺,今亦递相传授。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稍。地产粗降真、斗锡。贸易之货,用赤金、青缎、花布、处瓷器、铁鼎之类。盖以山无美林材,贡无异货。以通众泉州之贸易,皆剽窃之物也。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回船之际,至吉利门,舶人须驾箭棚、张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贼舟二三百只必然来,迎敌数日,若侥幸顺风,或不遇之,否则人为所戮,货为所有,则人死系乎顷刻之间也。


郑和舰队在七下西洋时, 也曾经过此地. 郑和舰队从南中国海经过龙牙门, 进入马六甲海峡. 再通过印度洋去南印度的古里. 郑和航海图上就出现了淡马锡(新加坡本岛), 长腰屿(圣淘沙岛)和龙牙门(吉宝海峡两侧的牙状巨石)等地名. 而舰队的随行通译费信, 在<星槎胜览>中也有一首描述龙牙门诗:
山峻龙牙状,中通水激湍。
居人为掳易,番舶往来难。
人夏常多雨,经秋且不寒。
从容陪使节,到此得游观。   



当时, 郑和的心中有个平定马六甲海峡的周全计划. 他一方面扶植一个从苏门答腊马来于(Malayu)逃过海来的马来王子, 建立了马六甲王国(马来西亚的前身). 另一方面, 他又重拳打击了当时控制海峡的旧港王国. 郑和舰队在内应的配合下, 一举消灭了旧港王国5000多人的私家舰队, 生擒了华人国主陈祖义. 陈祖义被押回南京, 斩首示众. 此后, 马六甲王国就取代旧港而成为马六甲海峡的新霸主. 继续类似旧港"要从此地过, 留下买路钱"的勾当.


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后期, 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明古莲副总督莱佛士爵士重新发现了淡马锡(今新加坡)的重要战略地位. 1819年, 他带领一支由7船组成的舰队, 停泊在淡马锡岸外的圣约翰岛附近. 莱佛士看到这里的地形, 大叹: 真是龙盘虎踞之地呀.


很快, 莱佛士就决定在新加坡河口处上岸. 他用金钱收买了当地的马来统制者, 取得了新加坡的统治权. 到了1832年, 新加坡已成为英国叻屿甲海峡殖民地的统治中心, 统管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岸边的三个重要据点和港口: 新加坡, 槟榔屿和马六甲.


英军也注意到了龙牙门的险要地位, 分别在吉宝海峡的两岸都修筑了炮台. 现在, 游客要付8块钱门票, 才能进入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参观. 而对岸的拉柏多炮台则免费对公众开放. 只可惜, 为了扩宽吉宝海峡的水道, 英军在1848年炸掉了吉宝海峡两边的地标龙牙石. 现在, 人们只能拉柏多公园内, 看到一个仿制的龙牙石了.


1967年, 英军从岛上的军事基地撤出. 新加坡政府接管了这个小岛, 并将其发展成一个渡假胜地. 由于这里曾是个海盗窝, 死人无数. 就被人们叫做绝后岛. 华人凡事讲究吉利. 没法使用这个不吉利的岛名. 于是就将其改名为圣淘沙(Sentosa), 在土语中就是和平安宁的意思. 希望世界和平, 永无战争.


1956年6月8日, 林有福担任新加坡首席部长, 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位华人统治者. 在华人的领导下, 新加坡走向完全独立, 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圣淘沙岛旁边的吉宝港, 就是世界上吞吐量数一数二的集装箱码头.


这并不是华人在此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历史上, 华人在这一带还建立过旧港王国,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戴燕王国, 安波那岛张氏王国, 以及马来半岛的吴氏王国等等. 但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往的云烟. 烟消云散之后, 只留下了这条海峡. 几十年或百年之后, 圣淘沙岛可能会重新变成一个海盗窝. 留下的也只是岸外的新加坡海峡.


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 风平浪静的日子多, 全年都可以通航. 目前, 海峡的通航量高达每年5万艘. 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 也经过这里, 从波斯湾运去东亚. 真可谓是东亚能源的咽喉. 但是, 有谁会真正想到这一点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