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4日星期五

德干: 电子城班加罗尔



当你走在印度的街上, 特别是乡镇, 总会碰到主动打招呼的学生. 他们通常都会问这样三个问题: 你从哪来? 叫什么名? 有没有硬币? 一般, 我只会回答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感觉像是警察问犯人. 而袋里不要说硬币, 就连印有长城的1块纸币都送完了. 当回答班加罗尔(Bengaluru)是我工作的地方时, 大概这不是老师教的标准答案, 他们的脸上显得很困惑, 好像完全不知道班加罗尔是什么地方似的. 虽然, 班加罗尔在印度的名气不大,  但在西方国家可是大大地有名. 在欧美的大公司, 同事们一见面, 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你们部门班加罗尔了吗? 也就是问, 你们的部门是否已经将主要业务外包了? 外包业务已成了大公司最新的一种流行病, 各公司争先恐后地将可以外包的部门都搬去印度. 从热线服务, 信息通讯, 到财会人事, 后勤运营, 无所不外包.
怪得是, 虽然世界是平的, 但班加罗尔却是欧美公司的最爱, 不知道为何? 难到不远万里来到印度, 就为找一个不像印度的印度城市吗? 又或者只为找一个不太热的高地躲避印度的热浪吗? 实际上, 西方人最喜欢班市的西化和较不热的天气. 就连微软的比尔盖茨也特别钟爱班市, 气得那些来自海得拉巴或金奈等地的人愤愤不平, 我们的城市那点就比不上这个班市煮豆之城了(班加罗尔的原意就是煮豆)? 总之, 流行不需要理由. 班市也就糊里糊涂地变成印度的硅谷了, 大牌的公司林立. 到处可见它们的办公楼, 包括德州仪器, 商业机器, 通用电器, 英特尔, 微软等等. 班市的中心, 也到处可以看到西式的酒吧, 快餐店, 酒店及商场. 这在印度的其它城市是不可思意的事儿. 窜富的人们出手大放, 身边竟然出现华人美娇娘.
在印度的各大城市中, 班加罗尔最令印度人感到骄傲. 这是因为班加罗尔可是印度自己建成的大城, 而不像其它大城新德里, 孟买, 加尔各答或金奈, 是由英国人建的. 当然, 班加罗尔也曾经是英国人经营了50年的军事重地和避暑胜地. 但在当时, 班加罗尔还只是一个小镇. 印度独立后, 尼赫鲁决定将位于德干高原上班加罗尔发展为印度的科技城, 原因是高原的空气较好. 班加罗尔又在1956年取得了美索儿州首府的地位. 当卡纳塔克邦在1973年成立后, 首府班市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城. 但一直到了90年代, 外国企业才大举进军班市, 班市也就成为了印度新兴的电子大城. 但是, 印度的大城和我们所知的国际大都会是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机场, 没有立交桥, 没有地铁, 没有成片的高楼大厦, 一个13楼的酒吧就是制高点了. 和其它印度大城一样, 班加罗尔是平面的, 铺的很大. 从城的一头想走到另一头, 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印度大城.


班加罗尔的电子城确实不错, 现代化的建筑, 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园区自行发电, 也有自己的供水系统, 公司也提供免费的交通. 餐厅24小时开放, 小店物品齐全, 还有健身中心等设施, 决不输给任何发达国家的工业园. 员工的工资待遇良好, 教育程度很高, 脸上充满着骄傲. 总之不出城, 不会感到是在印度. 但是, 一走出电子城, 就进入另一个世界了, 交通拥挤, 道路脏乱, 劳工衣衫褴褛, 反差强烈. 这就是印度, 对比鲜明的矛盾统一体. 外国公司的大量涌入, 使得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胜负荷, 水源电力短缺已很严重. 交通也拥塞的很厉害. 乘出租车从电子城到市区需要两个多小时, 每天上下班都是对耐力的考验. 道路虽然不断地拓宽, 也没有多大的改善. 高速公路也是平面的, 看不到立交桥和过街地道, 只见大车, 小车, 突突车互相抢道, 老牛也在道上漫步. 路边还有一个菜市场, 挤满了人群. 更可气的是, 公车就停在路中央上下客, 也不往路边上靠一靠. 上下班时间, 堵在路上几乎动弹不得, 只能和司机聊天解闷.
印度人似乎对这种情况很了解, 不过并不担心. 做不来, 无非就是再外包到其它地区, 还可美其名曰: 提高外包的层次. 看过一段关于印度热线外包服务中心的搞笑短片. 一家印度公司接到了西方国家从电视客户服务到自杀求救中心的外包业务. 公司于是租了两间房间, 安装了十几台热线电话, 请了一位印度接线员和一位洋人经理. 客户无论在何地, 使用那国的热线电话, 都会转去印度, 听到那咖哩飘香的印式英语, 很礼貌的问候语. 一接到电话, 接线员马上在墙上找出该热线服务的清单, 不温不火地一步一步地查询. 无论是你的电视无信号, 还是你感到活在世上没意义, 都会得到标准答案, 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无论客户怎样发火, 接线员也不会生气. 客户要找经理, 接线员就转去隔壁的洋人. 洋人一边抱着印度娇娃, 一边看着电视中的印度歌舞. 接到投诉的电话, 马上说会转去有关的人处理, 接着又转回接线员. 后来, 电话越来越多, 接线员就对每个客户说请稍候, 放音乐. 慢慢, 接线员乱了阵脚, 张冠李戴了起来. 镜头上, 要自杀的人, 割了脉, 走向放满水的浴缸...
最后, 电话交换机不胜负荷, 冒出了火花, 整个系统瘫痪了. 外包服务中心的业务也就升华了. 不久, 客户无论在何地, 使用那国的热线电话, 都会转去印度, 再通过卫星转去非洲大沙漠, 这回可是沙漠中的无线电话了. 电话里也不再咖哩飘香了, 却充满了撒哈拉的风味. 印度的外包业务从此更上一层楼, 从操作变成了管理. 基础设施不足, 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是不是能解决问题, 也是非洲人的事了.

2007年8月16日星期四

印度独立60年



8月15日是印度的独立日, 印度脱离英国的统治已经60年了. 当日, 印度政府和民众在新德里的红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向开国元勋甘地和尼赫鲁致敬. 印度总理辛格表示, 要加快现代化, 彻底消除印度的饥饿, 疾病和文盲 (We have yet to banish hunger from our land. We have yet to eradicate illiteracy. We have yet to ensure that every Indian enjoys good health.) 辛格还向在场的观众问了一个, 尼赫鲁在60年前问的同样问题: 我们有没有勇气和智慧把握好时机, 接受挑战?(Are we brave enough and wise enough to grasp this opportunity and accept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60年前的此日, 包括尼赫鲁在内的印度人, 欣喜万分. 经过近千年的外族统治, 印度本土人终于可以掌权执政了. 可是60年过去了, 贫困仍然困扰着印度. 近年来, 印度的发展很快, GDP的增长率高达到8%. 但同时, 印度的贫富差距也加大了. 印度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 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 争扎求生存. 与此同时, 印度却涌现出了大批的新贵. 根据福布斯富豪榜, 印度目前共有36名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 在亚洲稳坐老大(中国大陆仅有20名). 亚洲地区的首富也是印度的米塔尔, 个人资产超过320亿美元.
在印度历史上, 统一总是短暂的, 分裂则是长期的. 即使在强大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 统一也是短暂的. 两个王朝也都没有实际控制整个印度次大陆. 所以, 印度的统一实际上是文化上的, 而不是政治上的. 但这一切在蒙古帖木儿人入侵后, 就改变了. 帖木儿人能争善战, 其莫卧儿王朝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也留下了无数建筑瑰宝, 进入世界遗产名册的就有胡马雍陵, 阿克巴陵, 胜利之城, 泰姬陵, 阿格拉堡和红堡共六座. 不知今日, 当辛格站在莫卧儿留下的红堡上的时候, 会有何感想. 后来, 英国人继承帖木儿人的事业, 最终统一了印度次大陆.
1947年, 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与真纳及尼赫鲁狼狈为奸, 搞出了一个臭名昭著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 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 印度联邦为印度教徒的领地, 而巴基斯坦则为回教徒的天下, 王公土邦则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巴中任何一个. 从这个方案中, 各方都得到了好处. 蒙巴顿扔掉了印度这个烫手山芋, 又实现了英国分而治之既定方针; 真纳带领的印度回教徒, 得到了东西巴两块宝地(东巴在1971年独立为孟加拉国), 也不用再受印度教徒的欺负了; 尼赫鲁很高兴印度人第一次当上了这块大陆主人, 也得到英属印度大部分土地. 真是皆大欢喜. 可是蒙巴顿方案却是后患无穷. 时至今日, 印巴仍争战不息, 就是一例. 不知到, 当初印巴不分家, 是否会变成一个超级强国. 但她一定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11亿, 再加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3亿, 就是一个14-15亿人口的大国.
当圣雄甘地得知尼赫鲁已同意选择印度分治以换取独立后, 预见到印度即将上演相互屠戮悲剧. 悲愤上心头, 大声叫到: 只要我一息尚存, 我决不能同意分治印度. 他知到没法让真纳放弃回教建国, 就向蒙巴顿提出了一个将整个印度交给回教徒的方法, 也就是由真纳组成整个印度的政府, 保持印度形式上的统一. 这当然不能得到尼赫鲁及广大印度教徒的同意, 极端印度教徒甚至恨透了甘地, 产生了杀机. 1947年8月14日午夜, 英国把印度的主权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 举国欢腾. 甘地却拒绝参加任何庆祝独立的活动, 一个人在加尔各答的小屋里, 静静地为印度的和平而祈祷.
果然, 随着独立的钟声敲响, 整个印度, 特别是被分割成两半的旁遮普和孟加拉, 灾难降临, 流血成河.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就有50万人丧生, 1200万人逃离家园. 就在印度独立五个月后的一个黄昏, 甘地照常慢慢地走去祈祷地. 一个印度教徒走了上来, 把手放在胸前, 向甘地鞠躬. 正当甘地张开双臂, 想要拥抱这位崇拜者时, 突然枪响了, 一声, 二声, 三声. 甘地伟大而又瘦小的身躯应声倒地. 这时, 他口中还不忘喃喃地念着: 神啊, 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