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 还没有电灯, 每当黑夜降临, 漆黑一片, 十分恐惧. 古人们不得不忍受着漫漫长夜的煎熬, 期盼太阳早点出来, 带来光明和温暖. 人们认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在东方很远很远的海外. 太阳生活的地方就叫做甘渊, 那里滚热如汤, 故又叫汤谷. 山海经云: 汤谷上有扶桑, 十日所浴, 在黑齿北. 扶桑树高几千丈, 是太阳晚上歇息的地方. 山海经中出现的汤谷, 扶桑和黑齿大概就是最早出现在文字古籍中的美洲地名了. 但也有些人说扶桑是日本, 但根据东夷传的描述: 倭国东四千余里, 有裸国, 裸国东南有黑齿国, 船行一年可至也. 这样一来, 扶桑就不可能是日本了. 因为倭国是日本, 裸国应该是个热带国家, 否则终年不穿衣服一定吃不消, 再往东的黑齿国和扶桑不可能又是日本. 从日本一端坐船日本的另一端要行驶一年之久, 也太奇怪了, 又不是环球旅行. 此外, 这里的扶桑树也比日本的桑树高大了许多. 所以, 现在很多人都同意, 扶桑的地理位置应该是东亚很远的东边, 太平洋的另一侧, 应该是中美洲的一个地名.
古美洲人也认为世界是轮回的, 现在的世界是第四个. 大约是上一次大洪水的时候, 前一轮的人类被灭绝了. 南方各大陆, 包括澳洲美洲等地, 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真干净的大地. 等到万物复苏, 橄榄树又发几枝的时节, 新一轮的人类又开始慢慢走向新世界. 其中一支追寻日出地方的人们, 从东亚的腹地出发, 穿过西伯利亚, 走过白令陆桥, 最先到达了美洲, 这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些美洲的先民到达北美洲后, 又慢慢地南下, 来到较温暖的中美洲. 后来, 也有少量的美洲人甚至非洲人乘独木舟来到南美洲, 再北上中美洲. 由于整个迁移过程非常漫长, 美洲的人种非常复杂. 但可以肯定,东亚来的人种在美洲占主导地位.
到了1万2千年前, 冰川开始消融, 海平面上升了百多米, 白令陆桥从此消失, 美洲与亚欧大陆永久分离. 之后, 除了爱斯基摩人与北欧海盗时有交流外, 整个美洲也就与世隔绝了. 根据孤岛原理, 一个封闭的社会, 因为信息匮乏, 欠缺竞争, 会停滞不前. 比方澳洲和北美洲,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 就基本上停留在史前的石器时代. 不过, 中南美洲则是个例外, 这里甚至出现过极度辉煌的玛雅和印加文明. 因为太不和逻辑, 许多人就干脆采用简单方法, 将她们归为外星人建立的社会, 甚至编出某玛雅金字塔内部还藏有外星人的飞碟, 功能齐全, 操作正常等等.
郑和向往西方, 七次下西洋, 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随后, 葡萄牙及西班牙等西方列强跟进, 大航海时代轰轰隆隆开始了. 与郑和不同, 西欧人向往东方. 葡萄牙人希望绕过非洲, 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最后美梦成真, 开创了从西欧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古里的航线. 西班牙人也不甘人后, 也想发现东方. 这时, 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出场了.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哥伦布. 他坚信, 地球是圆的, 一直向西行驶, 也会到达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1492年8月3日, 哥伦布怀揣女王致中国大汗的国书, 率领3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出发, 向西航行, 驶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西洋. 茫茫大海中, 只有空中展翅高飞的一群群鸿雁为哥伦布指路导航. 哥伦布认为, 只要追寻空中的飞雁, 就一定会找到陆地. 这样, 长途迁徙, 南飞的候鸟, 促使哥伦布改变航向, 从正西转换为西南, 向中美洲方向驶去, 错过了北美. 10月12日, 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 终于看到陆地了. 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海岛登陆, 成为第一批到达中美洲的西方人. 哥伦布错误地以为到达了印度, 就把当地的土人称为印地安人(Indian). 这个错误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好在, 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人改正了哥伦布的这个错误, 认为哥伦布到达的所谓印度其实是一个新大陆. 后来, 人们就把她叫做亚美利加洲, 简称美洲. 如果当初哥伦布知道他到了一片崭新的土地, 那么美洲也许就叫做哥伦布洲了.
在哥伦布首航美洲后的几十年里, 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诸岛以及中美洲南岸建立了几个殖民地及种植园. 但西班牙人忽略了广大的北美地区, 认为那是个不毛之地, 这就给那些勇敢英国清教徒提供了机会. 1620年, 英国的一批清教徒为了追求自由, 乘坐五月花号, 来到北美. 他们在波士顿东南的普利茅斯上岸, 成为了第一批北美的新居民. 1630年成立的波士顿, 也就是英国在新大陆的第一个殖民区了. 随后, 一批接一批的新移民不断地涌入了北美, 将他们的生活方式, 教育系统, 以及宗教信仰也带入了美洲. 一时间, 一间间住宅, 教堂, 大学在波士顿等新英格兰地区出现了. 西方的生活方式在美洲流行, 美洲的原住民, 所谓的印地安人, 逐渐被边缘化, 原有的传统也逐渐消失了.
想当年, 大批华夏先民移民美洲时, 是不是也将他们的传统带入美洲了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