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星期日

玛雅: 玉米文明



如果说中东和欧洲是小麦文明, 亚洲是稻米文明, 那么美洲就是玉米文明了. 玛雅人的祖先, 早在一万年之前, 就在中美洲成功地培育出了玉米. 中美洲的热带气候, 很适于玉米的生长. 玛雅人使用刀耕火种的方法, 在种植玉米的同时, 也间种南瓜和豆类等其它农作物, 以维持土壤的肥沃. 高产的玉米, 养育了大量的玛雅人口, 也为他们能在中美洲建立起人口密集型的社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众多的劳力, 玛雅人也就不可能修建出那么多雄伟的石头神庙.

玉米是玛雅人最重要的农作物, 玉米的收成关系到玛雅社会的存亡. 这样一来, 对于玛雅人来说, 玉米神也就特别重要了, 不能不拜. 在玛雅人的世界里, 玉米神常以虎神的面貌出现. 在玛雅人的心中, 玉米神总是手捧鲜花, 从天而降, 为人们带来玉米丰收的无限希望.

时至今日, 玉米仍是墨西哥和中美洲人的主粮之一. 和我们一样, 他们也非常喜欢吃烤甜玉米棒子. 街头也常见烤苞米的小贩. 不过很奇怪, 并没有看到烤红薯的街边摊. 玉米和红薯可是中美洲人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除了玉米棒子, 在中美洲街也可以吃到其它玉米食品. 常看见的有玉米卷饼(搭哥), 玉米粽子, 玉米煎饼和玉米饺子等等. 最常见的还算是被三毛称为"土黄色抹布"的搭哥(Taco). 搭哥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一种薄饼, 再卷上各种馅料而成. 油炸的搭哥则很像我们的春卷. 在各种搭哥馅料中, 最有特色的算是仙人掌沙拉. 仙人掌吃起来清脆可口, 清凉解暑. 在中美洲, 两个搭哥再加上一杯咖啡就是简单的一餐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也许就是食物交流了. 从美洲传出来食物除了玉米和番薯, 还有马铃薯, 南瓜, 番茄, 花生, 向日葵, 可可, 辣椒. 烟叶和大麻等等. 如果没有美洲人的贡献, 很难想象今日的人们如何生活. 如果没有了可可和巧克力, 欧洲人如何能在漫漫的寒冬里, 熬过那段情绪低落的日子, 贵妇们的浪漫情怀还会有吗? 至于对于喜欢吃辣的人们, 如果缺少了辣椒, 三餐还有味道吗? 烟客们手中的香烟更不能少了, 否则, 他们精神的支柱还存在吗? ...

有意思的是, 玉米和番薯的引入, 对中国能成为亿人的人口大国, 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中国自汉代人口突破五千万之后, 人口数目就没有巨大的突破. 一直到了宋朝, 人口也就是七千万上下. 可是到了明朝, 人口终于突破了一亿, 而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 除了明朝本身的强大和富有, 从南洋和缅甸引种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番薯, 其功也不小. 玉米和番薯都是懒庄稼, 易种易长, 产量又高. 荒年就是饥 民最好的救命粮. 有一种理论认为, 中国人口不增, 朝代不断更替. 除了不时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而外, 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每逢荒年, 饥民就纷纷揭杆而起. 搞得不好, 就改朝换代了. 新朝又总是将旧朝的建筑全数推倒重来. 几百年后, 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总也跳不出这个怪圈. 直到引种了玉米和番薯等美洲作物后, 饥荒的日子才远离饥民.

此外, 古美洲人还善长从生物中提取各种迷幻药和兴奋剂, 以用于占卜等宗教仪式. 除了可可, 烟叶和大麻之外, 他们还从仙人掌中提取迷幻药, 并食用多种制幻蘑菇. 有人甚至认为, 美洲的宗教本身就是在使用了制幻剂后产生的. 只见, 大祭司在吃了制幻菇之后, 来上一大杯可可饮料, 再放上大量的血. 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 与上苍沟通. 也不知到是不是在这种情形下, 祭司推算出, 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在2012年12月23日结束. 那么, 等待着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一个新世界呢? 到2012年, 只有四年多时间了, 让我们试目以待.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玛雅: 坎昆


从奇琴伊察去坎昆, 需要二个多小时的车程. 所以, 当大巴驶入坎昆镇的时候, 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坎昆的巴士站就设在镇中心, 从此地出发, 找 个地方住, 很方便. 从这个巴士站, 也可以乘坐大巴直接去坎昆机场, 车费为35比索. 看好去机场的大巴班次, 就从巴士站走了出来. 沿着外面的大路(Av Uxmal), 向西走四条街, 就找到了事先选定的客栈. 这个客栈叫做The Weary Traveler: Mexico Hostel, 名字有点长. 客栈宿舍的铺位每晚收费110比索, 包括早餐和做晚餐的部分食材. 此外, 还要另交50比索的钥匙押金. 在坎昆那么贵的地方, 这大概也就算是便宜的了.

将背包锁在房间内柜子里, 就走到隔壁的OXXO便利店, 花20多比索买点东西, 准备自做晚餐. 回到客栈, 爬上三楼的饭厅, 和其它几名背包客一起弄晚餐. 我们跟店主学做墨西哥玉米饼(Taco). 看起来并不 太难, 做的方法有点像我们的烙馍. 先将店里提供的玉米粉用水搞成糊糊, 再摊在平底锅上, 煎成圆饼就成了. 吃的时候, 再用玉米饼卷上自己买来的各式填充材料, 像粉肠和沙拉什么的, 再沾上一点墨西哥酱料就可以了. 吃了玉米卷饼, 再泡一杯面, 晚餐就这样打发了. 看到在客栈的饭厅里, 可以免费上网. 就在网上泡了好一会, 才走下楼去.

千里迢迢地来到坎昆, 当然不只是为了住在小镇上客栈, 学做那玉米饼. 而是冲着那大名鼎鼎的坎昆海滩而来的. 坎昆海滩曾被列入世界十大著名海滩, 其加勒比风情, 十分令人向往. 计划着明天就去看看那蓝蓝天, 碧碧海, 白白细沙. 当然, 还有那海滩上养眼的帅哥和比基尼洋妞美女.

从坎昆镇去坎昆渡假区和海滩, 其实也并不困难. 只要在汽车站旁边的圆盘, 在超市前面, 跳上一辆R1路公车, 再交上6个半比索的车费, 就成了. 公车行驶了不久, 出了小镇, 再过了一座小桥, 就进入坎昆度假区(zona hotelera)了. 该度假区是绵羊一个23公里的细长7字形小岛. 大路的一边, 可以看到成排椰树不断闪过. 从椰树间隙看过去, 是一个大的盐湖. 公路的另一边, 就是那成片的度假酒店了. 酒店后面就是那有名的加勒比海了.

看到希尔顿酒店就可以下车了, 该酒店后面就是那个著名的公共海滩. 那里有一排免费的沙滩椅和毛草亭等着你. 错了希尔顿也不要紧, 随便找一家大牌的5星级酒店下车. 如果酒店和酒店紧密相连, 找不到去海滩的路. 不要紧, 直接穿过五星级酒店的大堂, 就能到达酒店后的海滩. 进门不要向两边看, 直奔后面的沙滩而去就成了. 根据墨西哥法律, 所有沙滩均为公共财产, 没人能阻止你享受沙滩的权利. 再说, 酒店工作人员也一定不会阻止你我这样的外国人. 直闯进去不会有错. 就这样, 没花一毛钱, 穿过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 七转八转, 就来到了沙滩前. 一看, 加勒比海的阳光果然十分灿烂. 碧海蓝天之下, 银白色的沙滩上, 果然也是春色无边, 各色比基尼上真空美女无敌天下.

谁能料到, 只是在三十多年之前, 这里还只不过是一个只有百多居民的加勒比海小鱼村. 1974年, 墨西哥政府招集了一批电脑精英, 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建造度假胜地的最佳地 点. 通过电脑分析, 专家最后选定坎昆, 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几十年后, 墨西哥的计划成功了. 坎昆这里的顶级酒店, 餐馆和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了起来. 坎昆成了美国人的度假后院. 美国学生也将坎昆当成其度春假的最佳胜地. 便宜的机票, 温暖的天气以及美丽的沙滩, 每年吸引三百万游客到访. 美圆滚滚而来, 也把当地的物价拉高, 把坎昆的物价搞得和美国差不多了.

典型的美国游客, 所买的是机票酒店配套. 一下飞机, 就会就有小巴直接接去酒店. 酒店分配好房间之后, 会让游客戴上一个手环. 只要出示手环, 就可以在酒店内出入, 或在餐厅里吃自助餐. 白天, 游客就享受加勒比的蓝天碧海白沙, 在海边晒日光浴. 边读书, 边听加勒比音乐, 再喝上一杯墨西哥本地的啤酒. 又或者, 在加勒比海风的吹抚下, 脚踩着柔软的细沙, 漫步在海滩, 看那鹈鹕在天上飞翔, 或扎入海中捉鱼. 晚上, 再去酒巴夜店狂欢烂物, 来它个一醉方休.

如还不尽兴, 就搭车去码头, 再乘渡轮出海去近海的女人岛(Isla Mureres), 继续晒日光浴. 不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誓不休 还. 不过, 这次我没有多余时间了, 该飞回纽约了. 可是一想到, 等待着我的将是 那从帝国大厦上漂下的大雪, 不禁让我不寒而凓,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