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的楼下刚好有家面包房, 早上有新出炉的法棍批发. 法棍很香, 不用夹馅就已经很好吃了. 这家的法棍不仅好吃, 也很便宜, 1万盾就可以买上好几条. 匆匆吃了早饭, 我们就赶早去顺化的王城了. 走出客栈, 沿着门口的雄王街(Hung Vuong), 一直走到香江边上的大街黎利街(Le Loi). 左手转弯, 再沿着香江走到富春(Phu Xuan)桥. 从富春桥上一边看香江, 一边看那骑摩托或骑自行车过桥的美女, 不知不觉之中就从桥上走过香江. 也再沿着香江向前, 走走不远, 就能看到那高17米的顺化旗竿了. 想当年, 阮朝的黄龙旗曾在此飘扬了150多年. 从1805年阮福映开阮朝建旗台开始, 到1954年末代越南国王保大在此退位为止.
话说, 那西山王朝在灭了阮郑的南北朝, 统一了中北越南之后立国. 才过了30年的光景, 就发生了内乱. 旧阮王室的王子阮福映趁机在1802年夺回政权, 建立了有名的新阮朝. 当时阮朝的地盘, 不仅包括北部的安南国, 也将从占人手中夺来的大片中部土地纳入了版图, 和先前的王朝大不同了. 于是, 阮福映就决定使用新国名"南越"向大清国请封. 其中的南字代表安南, 而越字则取自中部的古称越裳. 嘉庆帝怕这个"南越"与广州的古南越国相混淆, 就将两字倒了一下, 也就成了越南, 仍代表越裳和安南. 1803年, 清廷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这就是使用至今的这个越南名称的来历了.
至于后人有一说, 阮福映想要霸广东这块地, 才想用南越为国名, 可能就不太确切了. 至于, 现代有些越南人, 将古南越国认为是越南的最早起源国, 那就更没道理了. 当时的越南北部只是古南越国统治的一个省级地区. 南越国的国都设在番禺(今广州), 离河内也很远. 而国王赵佗又是河北人, 是所谓的"南下干部第一人", 不是百越中的一族.
从车水马龙的桥上走过护城河. 冬日里的护城河, 只有残荷几片, 满目萧瑟, 愁怅无限. 穿过一个破旧的城门, 就进入了那个由厚厚城墙护卫着的王城了. 走进城门, 首先看到的是摆放在那里的4尊5米长的火炮, 分别表示一年的四季. 他们和另一侧表示五行的5尊火炮, 加起来一共九尊, 象征王朝的长长久久. 这些铜炮都铸造于阮朝的建朝初期的1803年. 从这里走到王城的中轴线上. 从这个位置看过去, 不但一面旗台旗竿看得更清楚了, 也可以看到另一面那座有名的午门了. 午门是顺化紫禁城(王宫)的正门, 在其三正二掖的五个门洞上, 建有五凤楼. 远远看去, 凹凸有序, 很是壮观.
很多人都认为, 顺化紫禁城和北京紫禁城比起来, 气势小得很多, 不值得一看. 但仔细想一下, 阮朝只是个地方王朝, 王宫自然不能超过中央皇宫的规模. 否则, 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再说, 阮朝统治的地盘也不算太大, 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建太大的王城. 硬要建大王城, 那不是劳民伤财吗? 顺化紫禁城的麻雀虽小, 却也是五脏俱全的. 小城也较容易游览. 此外, 世界上现存的中式宫廷建筑也只有几座, 有机会每座都应该去看看的.
不用说, 顺化紫禁城的格局, 也是仿效北京紫禁城的. 重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从午门, 到太和殿, 再到勤政殿. 王宫也分为前外朝后内廷两部分. 中轴对称, 左文右武, 暗合风水. 顺化紫禁城也同样被厚重的城墙包围着, 四面开四座城门. 除了称为午门的正门, 还有和平门为后门. 左右两座门则分别叫做显仁门和彰德门.
与西式建筑的风格不同, 中式宫廷建筑更注重布局和留白, 也更注重建筑的象征意义. 在中式宫廷中, 如果将任一单体建筑取出来, 都不会有太突出的特色. 但是, 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间的协调却玄妙无比, 并以气势见长. 如果不合风水, 有损大局, 那怕再好的单体飞碟式歌剧院, 也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格局之中. 否则, 就是整体布局的败笔. 那怕这个飞碟很像天外来客, 花了几十亿, 又使由大师设计的.
在某种意义上, 天子在地上的住所紫禁城, 就是天帝在天上的住所紫宫, 在地上反映. 这也是紫禁城这个名称的来历.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 紫禁城除了代表天上的紫微星, 也代表着那通天接地的圣山昆仑山. 同一个昆仑山也是玛雅人梦中的故土, 生长着通天树的圣地. 奇怪的是, 在印度教中, 盖拉什, 那每座印度庙塔所代表的神山, 也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 和昆仑山相对应. 但更让人称奇的是, 古埃及的大金字塔, 竟然也代表着同一地区的另一座山峰, 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 这样一来, 好像所有的东方文化, 都有个共同点. 那就是, 他们全部都源自青藏高原. 这样一来, 青藏高原也就成为东方诺亚方舟, 在大洪水之后的停靠点了. 一般西方人都认为, 土耳其的阿勒山是西方诺亚方舟的停靠点. 这一东一西两个方舟停靠点, 相互对应, 很有点意思.
顺化城及王陵是1993年的世界遗产, 有理由将其中心紫禁城的门票定在高高的5万5千盾. 但是, 每座顺化王陵都要收5万5千盾的门票, 就有一点儿太过份了. 不知道有多少游客愿意花这样一大笔门票费, 去遍游所有王陵呢? 无论如何, 王宫还是要去的, 门票高也没办法. 我们一行来到了午门的右门, 卖票的一眼就看出我们不是本地人, 不卖本地票给我们. 指指左面卖外国人门票地方, 让我们去那买外宾票. 我们不能享受和本地人相同的待遇, 只好去买那高价的外宾票. 午门中间的门, 过去是国王专用的, 现在即使交了外宾的钱也不能走, 只能从边门入宫. 进了午门, 就算进入顺化紫禁城了.
午门城楼是紫禁城已修复好的少数建筑之一, 可以花点时间慢慢地看一看. 从午门边上的台阶可以登上这个五凤楼. 再走到前面的观礼台远望. 在此可以体会一下, 明命国王的那个年代, 国王登楼检阅臣民时, 是何等的风光. 在城楼上转一圈, 还可以看到在原御座两边, 设有一对钟鼓. 当年, 每逢大典, 这队钟鼓就会齐鸣. 这对钟鼓也见证了越南王朝150年的风风雨雨. 旧时, 每逢春节以及科举放榜, 国王都会在午门上出现. 1945年8月30日, 末代国王保大, 最后一次在此出现. 不过, 那次不是检阅臣民, 而是被迫宣布退位. 那天, 保大将象征国王权力的宝剑和玉玺, 交给胡志明派来的代表. 后来, 保大还酸溜溜的说: 当一个在法国人控制下的国王, 还不如当一个自由的越南平民. 从此, 阮朝就走入了历史. 一个崭新的越南国家, 在另一个姓阮(胡志明本姓阮)的奇人领导之下, 从此诞生了.
从午门出发, 沿着代表王权的中轴线向前走, 过了金水桥, 就来到太和殿(金銮殿)的前面. 和北京的太和殿相同, 顺化太和殿也是国王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登基啦, 册立啦, 都在这里. 太和殿前面有个庭院, 按照左文官右武将的格局排列. 一边各有18个石碑, 分别标识着正副一到九品官, 按官阶排列的进见位置. 官阶越高, 位置就离国王越近. 进入太和殿还要再次验票. 里面自然是金红柱, 花石地, 表示国王的崇高地位. 国王的金銮宝座就设在正中央. 只是很久没人坐过了.
从太和殿的后门出去, 就可以看到院落里的两个大铜鼎. 铜鼎除了象征江山, 也可蓄水防火,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院落两边, 也是左文华右武英的 两个大殿. 现在, 一个已改成照古装像的地方(显临阁), 另一个则为展示龙袍等王室物件的展览厅.
至于午门左面的太庙区, 也修复得不错, 值得一看. 从午门左拐, 一直走到上有钟楼或鼓楼的门楼. 进去之后, 首先看到的是代表江山的九鼎, 其重大的象征意义自然尽在不言之中. 这个庭院里也有一对象征着王权的龙. 再往后, 就是祭拜阮朝 已故国王的太庙了. 好像还有不少当地人前来祭拜, 不知道是不是全是阮氏的后裔, 或者还有一些怀念旧朝的遗老.
顺化王城后面的内廷, 现在几乎已是一片废墟了, 只留下一座御书房. 三宫六院, 什么勤政殿, 乾成殿, 昆泰殿, 还有顺辉院等, 都早已化成了灰烬. 实在不明白, 越南的末代国王住在此地, 一直到1945年退位为止. 可见当时的顺化紫禁城, 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 那么, 好好的后宫如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之后, 就变成了一片废墟的呢? 原来又是战争惹的祸. 越法及越美战争都对王城造成了破坏. 而1968年越共发动的春节攻势, 更是给了顺化紫禁城致命的一击.
话说1968年初, 胡志明主席可能感到自已的时日不多, 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越南的统一. 1968年春节, 越共利用胡志明小道, 全线出击, 对南方的各大城市发动了总攻. 这也就是那有名的春节攻势了. 当时的顺化, 是个非战区, 防守薄弱. 据说, 当时的王城之内只有一个营的南越军住守. 越共终于攻入顺化, 将 起指挥部设在了后宫, 并在顺化城对敌对势力展开了大规模地清洗. 美军见势不妙, 立刻派海军陆战队接替南越军攻城. 王城墙高巷深, 易守难攻. 美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进行艰苦的巷战, 用了 近一个月的时间, 才重新夺回了顺化城. 当时的战事可谓是十分地惨烈. 潜入城中的4千多名共军, 除了50多人被俘, 其余全部战死. 而在这个期间, 美军的战舰从海上, 向顺化发射了8000多棵炮弹. 不但摧毁了整个城市, 也破坏了顺化紫禁城. 特别是后宫, 几乎被夷为平地.
这个春节攻势, 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春节攻势虽然也是越南名将武元甲指挥的, 但可能少了韦国清在旁参谋, 也没有陈庚在远方进行遥控. 可以说, 是在军事上的一个重大失败, 出征的军队全军覆没 后来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 胡志明在1969年带着遗憾去世, 没有看到越南的统一. 美方虽然在军事上占了上风, 却在政治上大大地失分了. 春节攻势在美国人民面前, 打破了美军已完全控制南越的神化. 从此, 美国对越的政策逆转. 1972年, 尼克松访问北京, 开始寻求美军体面撤军的方案. 1975年, 美军全部从越南撤出. 越南战争结束. 历史总是重复. 现在, 奥巴马在伊拉克又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