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德干: 胜利之都汉匹(上)
汉匹(Hampi) 位于卡纳塔克邦的北部, 离班加罗尔是一整夜的车程. 汉匹快车晚上10点半从班加罗尔开出, 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到达一个离汉匹不远的小镇Hospet.
汉匹快车的二等硬卧票价只要203卢比. 印度的二等硬卧, 需要自带铺盖, 车厢的安排 也很挤. 在竖排的上下两铺中, 上铺最好, 空间较大. 而在横排的上中下三铺之中, 中铺最不好, 要等到上下铺的人要睡觉时, 才能将铺位撑起来.
所有铺位票价都相同, 按顺序分配, 上中下铺, 只能靠运气. 始发车的车票上只有一个顺序号, 要在上车前, 从车厢上贴出的纸上找出自已的铺位号. 不过. 二等车厢是开窗的, 空气比较好, 适合对印度汗味敏感的人.
晚上, 列车开出站台之后, 自然风就吹了进来, 也不太热. 此外, 坐二等车也容易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圣雄甘地生前就最喜欢坐二等车.
和邻居聊聊天, 共同对付各种乞丐, 推开擦地小童柔软的小手, 避开吉普赛人逼人的目光, 想方设法不让变性人摸到自己的头, 等等, 很有趣.
一夜无话. 天刚一亮, 就被买奶茶人的吵醒, 只好躺在铺上看那些印度女孩排队刷牙洗脸, 打发时间.
好不容易到Hospet站了. 出站前, 先在火车站里买好回程票, 无非又是填表, 排队, 买票(在班加罗尔买回程票需要另付10卢比的异地购票手续费).
出站之后, 甩掉堵在车站门口的突突车夫. 走了一走, 就看到一家茶点摊, 坐下, 要了杯奶茶, 这种像小药瓶似的奶茶早已经让我喝上隐了. 再要了一两块油炸点心当早餐, 不到10个卢比就把早餐解决了.
吃罢早点, 慢慢地沿大路向镇中心的Hospet汽车站走去, 省去了10卢比的突突车费. Hospet是个甘蔗小镇, 沿途可以看到河边的洗衣女, 以及顶功了得的路人. 地上也可以看到蓝果丽(Rangoli)地画.
很快, 就看到那个热闹的街边集市了, 再转一个弯, 就看到汽车站了. 去汉匹的大巴很频繁, 每半小时就有一班, 车费只要10卢比一位. 心想, 13公里的路程, 还是坐大巴比较舒服. 此外, 突突车到汉匹要200卢比, 也比较贵.
汽车晃晃悠悠, 半小时后就开进汉匹地区了, 感觉上马上就不同了. 山坡上布满了奇形怪状的花岗岩大石头, 美不胜收. 而点缀在绿色的田园之间的残墙废墟, 好像将时间凝固在16世纪, 宛如天上人间.
下了汽车, 进了一道门就到大名鼎鼎的汉匹巴刹(街市)了. 500-600年前, 这里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珠宝市场, 钻石的交易都是按斤称的. 可怜, 今日的巴刹只剩下两排石廊的废墟了, 当日的珠宝街市早已化为尘土而四散飞扬了.
从巴刹左手边一眼望去, 可以看到当年帝国的宗教中心, 著名的维鲁巴克沙(Virupaksha)神庙. 神庙的庙塔建于1442年, 那座高高的九层锥塔是汉匹的地标, 很远就能看到.
巴刹通往神庙的街边现在是一排排的茶室, 餐馆和小店, 提醒人们昔日的帝国, 已变成今日的游览胜地. 忍不`住, 又要了杯奶茶喝. 顺便歇息一下, 看地图, 定一定方向.
走到庙门口, 再转一个弯, 就到河边的背包客栈的集中区了. 这里, 只要100-300卢比就能找到一间房间. 现在是六月, 还算是淡季, 第一眼看到的Shanthi客栈就有空房, 不加思索, 就登记住了下来.
听说, 在11-3月的旺季, 特别是在12月中, 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客栈会比较难找. 找不到的话, 可能就要渡河到对岸去. 对岸的安静环境虽然不错, 但进出需要依赖竹篓筏过来过去, 不太方便.
汉匹虽然是1986年的世界遗产, 但同时也在濒危世界遗产的名录上有名. 在已发现的550个废墟之中, 只有58受到了保护, 其余的就任凭风吹雨淋, 人为破坏, 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上.
汉匹遗迹虽大, 但游玩汉匹的重点地区域也只要花2-3天的时间就够了. 参观的重点是神庙和王宫废墟. 此外, 汉匹的巨型单体石雕也是一大特色. 第一天到达汉匹, 找地方住下之后, 可以先参观维鲁巴克沙神庙(门票2卢比), 求庙里的神象保佑你升官发财. 再在汉匹巴刹附近转转, 看看神庙废墟和几个大石雕. 在沿河走走. 傍晚, 登小山看废墟日落.
第二天, 花30-40卢比租一辆自行车, 串游最重要的后宫区和维塔拉(Vittala)神庙, 这两个地方的联合门票是5美元, 当天有效, 只能在一天内完成. 第三天则可以过河, 去猴王的故乡Kishkinda看一看, 说不定可以找到当年猴王蹦出来的那块石头.
汉匹远离南印度的主要交通枢纽, 虽然她是卡邦少数的几个世界遗产之一, 目前的游人还是不太多. 因为有些地方太偏僻了, 当局建议不要在日落后, 单独在废墟里转悠, 以防止抢劫事件的发生. 虽然如此, 汉匹废墟的日落日出还是不能不看的. 附近的小山Hemakuta和Matanga是看日落日出的最佳地点. 傍晚, 慢慢爬上小山, 暮色中的神庙废墟好像希腊神庙一般, 给人时空倒错的感觉. 吴哥的巴肯山, 日落虽然美丽壮观, 但时常人满为患. 想拍张照片, 也很难避开一排排黑黑的人头. 在这里, 日落依然壮美, 但看日落的可能只有你独自一人. 看着一轮红日慢慢落下, 田野神庙笼罩在一片金辉之中. 看完日落, 心满意足地走下山来. 这才看到一路来的第一个人, 是个洋人. 洋人问这是不是上山的路? 答曰是, 太阳已下山了, 上山看什么? 洋人笑而不答, 径直走上去. 真有不怕死的, 晚上也敢上山. 难道月光下的废墟会更好看吗?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