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
玛雅: 科潘雨林与博物馆
如果庙塔林立的蒂卡尔是玛雅的纽约, 那么雕塑精致的科潘就是玛雅的巴黎了. 科潘的石雕可以称得上是玛雅之最. 除了可以在科潘遗址的户外, 看到不少不错的大型石雕而外, 科潘博物馆则是另一个看石雕的好去处. 此外, 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科潘的出土文物, 以了解金字塔或墓葬内部的结构和宝 藏. 在科潘遗址的外面, 就有一间号称是玛雅世界中最好的石雕博物馆(Museum of Mayan Sculpture). 石雕博物馆入门票较贵, 为7美元(或133L), 但值得一看. 而在科潘镇中, 也有两间玛雅博物馆. 玛雅考古馆(Museo de Arqueologia Maya)也藏有不少石雕和出土文物, 从祭坛到玉雕, 一样不缺. 该馆要收门票57个大酋长(L). 另一家博物馆(Casa K'Inich Museum)虽然是免费的, 也没有什么真品. 但参观该馆, 对了解玛雅文化和文字很有帮助. 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玛雅王每20年, 就要树立一块石碑, 或者为什么每逢吉日, 玛雅人就要举行球赛等等.
那天, 在参观过了科潘遗址之后, 时间已太晚了, 石雕博物馆已经闭馆了. 只好在第二天再跑一趟. 次日, 起的很早, 当到达科潘遗址时, 时间还不到8点, 博物馆还没有开门. 于是, 就先去附近的热带雨林, 沿着那条雨林生态步道走了一圈. 清晨中的雨林, 雾气还没有散尽, 空气清新, 感觉好极了. 每次进入热带雨林, 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难到, 人真的和热带雨林及雨林的主人猿猴有密切的关联吗? 但如果达尔文的渐进进化论是正确的, 这些雨林中猿猴为什么还没有进化为人呢? 记得上次去红山动物园时, 曾仔细地观察了与人类最接近的猩猩好一阵, 但一点都没有感到他们有变成人的迹象. 即使再过一亿年, 如果猿猴还没有灭绝的话, 猿猴仍然是猿猴, 不会变成人. 说猿会变成人, 好像是对人类极大的侮辱.
在这条科潘的雨林步道上, 沿途立着一些牌子, 解释当年玛雅人是如何在雨林中生活的. 他们使用树木藤条筑屋, 使用藤条编织篮子等等, 充分利用雨林资源. 当然, 玛雅人也砍伐树林. 当局利用这个生态步道, 强烈地向游客传达一个信息: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 任意破坏雨林, 我们也会像玛雅人一样, 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我同意, 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否则, 地球环境变坏. 到头来, 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已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但是, 玛雅人是不是因为发展太快, 人口太多, 而导致生态被破坏, 最后导致玛雅文化消失的呢? 我认为不完全如此. 玛雅社会与西方社会不同, 需要大量的人口资源. 不了解这点, 就无法想象玛雅人是如何建成那么多神庙金字塔的.
就以和玛雅社会相似的中国古代社会为例. 商王朝时, 国家的职能无非就是祭祀和战争, 但这两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当时的社会, 以人力为主劳力. 无论是建庙, 还是修渠, 都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 人多好办事, 也是强国的基础. 商朝不停征战的目的, 除了扩展领地而外, 还想要从敌国中俘获大量的劳动力. 我们不知道, 商王在造鹿台时, 使用了多少人力. 但秦皇在建秦陵时, 使用的人力可是惊人的. 从墓室上的封土层, 到上面的夯土墓台, 在建造过程中, 使用都是人海战术. 一字排开的人龙, 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黄土传送带, 将黄土源源不断地送去墓地. 地宫上慢慢地形成了一座小山, 而取土的地方, 后来竟形成了个大鱼塘. 不可思义. 而玛雅人在建神庙时, 除了土石, 还要使用大量的大块石料, 人不多能行吗?
中美洲的热带气候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再加上玛雅种植的是高产的玉米. 养活大量的人口,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科潘还不致于因人口太多而亡国. 实际上, 科潘的末落和其它玛雅大城的末落, 都发生在同一段时间. 蒂卡尔灭亡了, 帕伦克也灭亡了. 这就说明了. 科潘的灭亡, 应该和玛雅社会的管理方式, 没有直接关系. 玛雅文化应该是毁灭于一场罕见的天灾. 那时, 中美洲发生了两千年未遇的严重干旱. 这场灾难, 是人力密集型的玛雅社会所无法承受的, 这才导致了玛雅社会的解体. 正是, 天意要灭玛雅, 人力无法回天.
从雨林沿步道走出来, 在访客中心买好门票, 就走去石雕博物馆. 博物馆的大门很特别, 是一个的张着大口的龙头(或雨神头). 走进龙嘴, 再穿过一条曲曲弯弯的玛雅地道, 就来到了所谓的玛雅地府. 这里, 首先映入眼帘就是那座有名的罗莎里拉(Rosalila)庙中庙的复制品. 按照玛雅人的习惯, 新王继位后, 一般会将旧王的庙推倒. 再在旧庙上面建 一座新庙. 不过, 建于公元571年的罗莎里拉神庙是个例外. 当年,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 科潘王在建新庙(神庙16)时, 不但没有将旧庙破坏, 反而用泥土将她保护了起来, 再在上面建新庙. 这样一来, 这座古庙宇就幸运地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后来, 经过后人挖掘, 她才重见天日. 使我们有幸了解到, 早期的科潘神庙是长得什么样的.
罗莎里拉神庙, 高达14米, 是一个边长为19米的方型建筑. 神庙使用的基本色调是玛雅人最喜欢的红色. 红色表示生命, 鲜血, 东方和旭日, 也是太阳神喜欢的颜色. 罗莎里拉的特色是庙墙上雕满了浮雕, 非常漂亮. 因为该神庙祭拜的主神是太阳神, 其四面的门上都刻有太阳神 的头像. 门的两边则是科潘的图腾鸟神和龙神. 而庙顶上是虎神状的玉米神. 真是众神齐聚啊. 考古人员在挖掘罗莎里拉神庙时, 在她的门口发现一块云纹状的燧石雕刻. 极硬燧石, 很有可能也是玛雅人利用闪电的力量雕刻而成的.
在博物馆收藏的其它出土文物中, 较有名的还有太阳神玉面具, Hijole鸟神以及无头佛像等等. 此外, 这座两层楼的石雕博物馆, 还收藏了许多科潘遗址中的石雕原件. 其中包括有名的十八兔石碑, 祭坛Q, 天神头像(老人头), 石骷髅和蝙蝠死神像等等.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