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星期日

玛雅: 科潘到佛罗伦斯


在科潘镇的附近, 还有两处很有意思的玛雅遗迹. 第一处是建于公年652年的天文设施, 该设施可用于确定玛雅历中的主要节气. 要知道, 玛雅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节气对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都很重要. 其实, 这个设施很简单, 就是两个高达3米的石碑, 分别编号10和12. 不过, 石碑的排列方位很重要. 祭司只要从石碑12看过去, 如果傍晚的太阳刚好从石碑10上落下去, 就是重要的节气. 因为在一年当中, 只要在白露和谷雨这两个节气, 太阳会从那个位置落下. 很神奇吧? 至于另一个遗迹Los Sapos, 据说是玛雅人在一个小山上建的产院. 玛雅妇女会集中在此地生孩子. 因为人力是玛雅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产院也是玛雅人很重要的设施.

那日在科潘镇外, 看到了不少牧场. 只见牧场内成群的牛儿在那儿吃草. 心想, 这儿的牛肉也一定很嫩, 很好吃. 于是, 就决定晚上去试试科潘的牛排. 根据资料介绍, Carnitas Nia Lola的肉类煎烤得不错, 决定去试试. 从中心广场向南走两条街, 就到Carnitas Nia Lola了. 餐馆内装修得像一家旧车牌工房, 墙上挂满了旧车牌, 很另类. 因为时间还早, 餐馆内没有什么人. 但晚间, 这里想必会变成一家热闹的酒吧. 看不懂西文菜单, 换成英文的也不见得懂多少. 又嫌西餐的点菜程序麻烦, 什么前菜主菜, 主食甜点等等. 算了, 就点一客牛排套餐吧. 菜上很快, 第一道是烤玉米饼条和沙拉, 再加上一杯泡沫咖啡. 随后上来的是主菜拼盘, 包括牛排, 煎蛋, 泡菜, 酱料以及一碗煮豆米饭. 果然, 牛排煎的很嫩, 沾上中美洲那种特别的酱料, 口感不错. 吃牛排最怕碰上那种切也切不动, 咬也咬不动的老牛肉. 能吃到一咬即碎的嫩牛排, 就是有口福了. 不过, 按照洪都拉斯的标准, 这一餐也不算特别便宜, 花去我150个大酋长.

酒足饭饱之后, 看天色还早, 就再到中心广场转转. 看在街边贩卖食物的小贩, 以及在广场上休息的三三俩俩的当地人. 在广场上碰到了一个美国人, 他问我是不是来研究玛雅神庙的. 我说, 不是, 我只是来游玩的, 来看看玛雅信仰与中国古代信仰有什么相似之处. 他说, 亚洲来的游客很少, 十有八九的亚洲人, 都是来研究玛雅神庙的. 我就问他是不是也研究玛雅神庙. 他说, 不是, 他是教西班语的教师, 每隔一段时间, 就要这里来上上西语课, 要不断地充实自已. 看来, 他这个老师当的还是蛮认真地.

因为第二天就准备离开了, 要去危地马拉的蒂卡尔爬金字塔了. 就要找车去附近的佛罗伦斯(Flores)小镇. 问了两家旅行社, 都没有去佛罗伦斯的直达游客小巴. 只有去La Ruidosa的车, 从那再另外换车去佛罗伦斯. 此外, 那个车下午才发车. 算了一下, 觉得很难在当天赶到佛罗伦斯, 需要在Rio Dulce过一夜. 因为打算当天就赶去佛罗伦斯, 就决定自己乘公车过去了. 后来才发现, 自己乘公车去佛罗伦斯, 中间需要转好几次车. 费神又费力, 也不见得省钱. 搞不好, 更费钱.


次日早上, 先到科潘的果菜市场转了转, 买点又便宜又好吃的水果, 带着路上吃. 洪都拉斯号称香蕉王国, 香蕉很多, 芒果也不少. 玛雅人和中国人一样, 相信阴阳八卦. 更有意思的是, 玛雅人也使用草药治病, 并使用食物调养. 他们的食物和水果也分为温性和凉性的. 比方说, 香蕉是凉性水果, 而桔子则是温性水果. 个人可以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 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果. 买好水果, 又到旁边的博物馆拍了几张照片. 就向镇边的车站走去. 走到路口, 就有人上来问, 是不是要去危地马拉边境. 看我点头后, 就带我去路边的小巴. 车上已有不少人了, 全是当地人. 前排的人马上就为我腾出一个空位. 哎, 中美洲人总是那么地好客. 小巴很快就开车了, 不久也就到达边境小镇了. 下车后, 看当地人似乎只是付小额的车费. 但我还是下车并付了1美元的车费.

走到El Florido的关口, 问官员是不是要在护照上盖章. 答曰, 不用, 只要交出那张路条就行了. 官员还帮我指了一下方向, 说那边有车进去. 刚走过关口, 就碰到了一位背着大刀的危地马拉大侠. 他主动问我去哪里, 我说: 要去 Chiquimula, 再从那里转车去佛罗伦斯. 他说: 跟我来, 我也去同样的地点. 跟着大侠沿大路向前走了一段, 来到一个像个等车处的地方. 坐下聊了不一会, 小巴就来了. 到Chiquimula的车资为20格查(Quetzal). 我坐在第一排, 又面对着其它的本地乘客. 结果, 他们全像看稀有动物似的盯着我看. 也许他们心想: 从哪儿来的鬼, 怎么和我们长得如此地相像? 小巴一路上还不停地上人, 很快就坐满了. 两人的位子, 已挤上了4个人. 后来, 车门上也挂上二三个人. 最后, 连车顶上也座上了人. 这种挤车场景, 现在即使在印度也不容易看到了.

来到了Chiquimula传统小镇, 大侠将我带到了一家旅行社. 他先问了一下价钱, 可能是太贵了, 就独自走了. 我问了一下, 旅行社下午3点后才有车去佛罗伦斯. 不愿意等, 就走了出来. 外面是条很热闹的街道. 一路观察原住民的日常生活, 买菜吃饭什么的, 也蛮有意思的. 在这种小镇上, 基本上看不到外国人, 甚至也看不到西班牙后裔. 满街看到的全是玛雅人的后裔. 不知不觉之中, 就来到了小镇的大巴站. 问了一下, 还是没有去佛罗伦斯的车. 不过, 买车票的讲, 可以乘坐这班去危地马拉市的车, 等到大路上, 再换去佛罗伦斯车. 看来也没别的办法, 只好上车了. 开车后不久, 大巴就将我载到了大路边的汽车站.

走到路边的售票处, 见到一位肤色较深的当地人, 就问他有没有去佛罗伦斯的车. 他比划了半天, 我才知道, 售票员是高级工作, 要找白人. 找到那个金发碧眼的帅哥售票员, 没想到他一点英语也不懂. 只好拿出地图, 指出我要去的地点, 并打手式告诉他, 我要买一张二等车票. 他好像懂了我的意思, 就用西班牙语对我说了一大堆通. 可是我一句也没听懂. 他看我听不懂, 就想了想, 然后拉起我就走. 我们来到一辆大巴前, 帅哥就和车上的检票小姐说了一通. 检票小姐也是白人, 但会一点点英语. 这样, 我就知道这辆车是开去佛罗伦斯, 但不是我要的二等车, 而是头等车. 看起来, 我也没得选, 只好花160Q买票上车. 好贵啊, 不过有冷气, 电视和午餐(三明治和饮料). 但更为重要的是, 乘车的人很少, 都是西班牙裔的本地人. 每人都可占一排椅子睡觉. 头等车上也有厕所. 只要一有人上厕所, 检票小姐就会去冲洗半天. 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认为这种洗厕所的检票员也是高级工作, 只有白人才可以做. 可见, 中美洲社会白人和原住民分化得很厉害.

这一路, 要经过两个著名的景点. 一个是基里瓜(Quirigua)玛雅遗址, 其高达8米的石碑在玛雅世界中是最高的. 另一个景点Rio Dulce, 则是游船河看自然风景的好去处, 其湖峡地貌也很有名气. 我因时间有限, 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中途不下车了. 就这样, 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了大半天, 也不知过了几个小时, 才终于到佛罗伦斯. 下车前, 问了一下检票小姐, 知道停车的地点不是在佛罗伦斯岛, 而是其对面的Santa Elena小镇.

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 赶快背上包, 一直沿大路向佛罗伦斯岛走去. 走不多久, 就看到连接Santa Elena小镇和佛罗伦斯岛那500米的长堤了. 从长堤上一眼望去, 暮色中的Lago de Peten Itza湖光粼粼, 煞是好看. 果然是个风水宝地. 难怪, 背包客都会把这里, 当做探访周围几个玛雅遗址的基地. 闲暇时, 也可以雇船游湖, 夕阳拌湖光, 非常美丽.

沿着湖边小路, 一路走到小旅店El Mirador de Lago. 进去问了一下, 有房间. 要了一间每晚50Q的风扇房间, 附有供应热水的卫生间. 从佛罗伦斯去蒂卡尔玛雅遗址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参加看日出的团, 凌晨3点就要出发. 另一种是乘小巴自己去, 最早的车早上5点出发. 因为蒂卡尔是十有九雾的天气, 自认为不值得起这个大早, 就定了次日5点的小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