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迷. 比方说, 人们就奇怪, 玛雅人为什么会选择在不靠近河流的雨林深处, 建造蒂卡尔那样一个大城呢? 其实, 玛雅社会不仅是一个发达的农业社会, 也是一个发达的商业社会. 比方说, 前玛雅的特奥提华坎(Teotihuacan)就控制了制造武器的黑曜石. 科潘则控制了玛雅的玉石贸易. 而蒂卡尔却控制了玛雅的另一种重要矿产, 燧石. 反观今日的世界, 人们不是也在不毛之地的中东, 建有石油城. 而在荒漠的西澳, 建有铁矿城吗.
另外一个同样让人困惑的问题是, 玛雅社会虽然有共同的信仰, 文化和文字, 但却没有一个中央政府, 各城邦好像各自为政. 那么, 各城邦是通过什么力量, 保持其一致的宗教, 文化和科技的呢? 其实, 与中国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一下, 就有答案了. 在玛雅黄金年代的初期, 低地上的各大城邦, 其实都是其西北部(在今日的墨西哥)一个大帝国的属国. 这个强大的特奥提华坎帝国, 对玛雅各城邦的影响很大. 此外, 玛雅各国的君王和贵族都是特奥提华坎王室的后裔(可能也是殷商的后裔). 他们都传乘着相同的宗教和文化. 但到了玛雅黄金年代的后期, 特奥提华坎的势力减弱, 各城邦就开始各自为政, 互相征战了. 这就是玛雅各自独立的王国, 拥有相同宗教和文化的原因.
蒂卡尔地处高地, 低地及尤卡坦半岛之间的交道要道, 贸易地位十分重要. 早在公元前500年, 玛雅人就开始在蒂卡尔建城了. 开始的时候, 特奥提华坎帝国一直通过高地上的卡米纳胡尤(Kaminaljuyu)与蒂卡尔进行间接贸易, 也间接地影响蒂卡尔的宗教和文化. 这时的蒂卡尔, 与高地上的城邦相安无事, 国泰民安, 稳步地发展, 成为低地上地位显赫的大国. 可是, 到了公元378年, 情况就改变了. 一次来自西北帝国的军事入侵, 改变了蒂卡尔的历史, 也将这座低地上玛雅城邦推上了其辉煌的顶峰.
378年, 特奥提华坎为了取得蒂卡尔的直接控制权, 派大军远征这座低地上的玛雅中心城邦. 该年的1月8号, 特奥提华的武士们, 在亲王火中生(Siyah K'ak')的率领下, 直扑蒂卡尔附近的小城邦瓦卡(Waka). 瓦卡国王很快就投降了, 其手下的武士被编入火中生的快速突击队. 很快, 合成军迅速向蒂卡尔进军. 火中生的军队装备先进, 使用一种先进的飞标. 蒂卡尔的武士在敌军铺天盖地的飞标和火箭之下, 不是命丧黄泉, 就是飞奔逃命, 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几天之后的1月16号, 火中生就攻破了蒂卡尔城. 蒂卡尔的国王被杀. 后来, 火中生扶植特奥提华坎的一位年青王子, 于次年登基, 成为蒂卡尔的蜷鼻(Nun Yax Ayin)王. 就这样, 蒂卡尔成了特奥提华坎的一个属国, 为其控制高地和低地之间的贸易通路.
新王的叔父火中生, 也就自然地变成了蒂卡尔的摄政王. 火中生继续率军扩大王国的势力范围. 很快就攻占了低地上的另一个大城邦, 乌亚克萨克屯(Uaxactun). 从此, 蒂卡尔就成为了低地上的超级强国了. 到了426年, 蒂卡尔又支持特奥提华坎的另一个王子在科潘称王. 后来, 蒂卡尔又与帕伦克(Palenque)结盟. 其势力范围进一步地扩大, 控制了整个玛雅低地. 蒂卡尔的强权延续了近200年. 但到了6世纪中叶, 特奥提华帝国的势力减弱, 低地上的卡拉克穆尔(Calakmul)城邦趁机掘起. 562年, 卡拉克穆尔在联合了另一个大城邦卡拉考尔(Caracol)之后, 打败了蒂卡尔, 成为新的区域霸主. 蒂卡尔也就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又过了一百多年, 蒂卡尔才重新恢复了元气. 公元695年, 蒂卡尔的双月王掘起, 领兵打败了卡拉克穆尔, 重新夺回了低地上的霸主地位. 蒂卡尔帝国的辉煌从此又延续了三代, 重新控制了低地的贸易. 各地的可可, 玉石, 盐和羽毛等原料, 源源不断地运入蒂卡尔. 而加工好的珠宝和燧石产品, 也从蒂卡尔出口到各地. 蒂卡尔城内的大市场又热闹了起来. 商贸又为蒂卡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有了财力, 又可以大兴土木了. 蒂卡尔王重建了蒂卡尔的祭祀中心. 在那些不朽的建筑中, 除了那些高大的神庙, 还有中央广场, 北卫城和中卫城等.
北卫城是蒂卡尔重要的祭祀场所, 建在一个高高的平台上面. 北卫城有四个大的庙塔, 其间又建有几十个小塔, 真是庙塔林立啊. 北卫城的前面也有一个碑林. 由于蒂卡尔使用的石料比不上科潘, 石碑上残留的文字和雕像多已模糊不清了. 北卫城也是新庙盖着老庙建的, 已挖掘出来的就有三层神庙. 从新庙的下面, 也挖出了不少的宝贝. 例如, 出土的几个大型石面具, 就很有特色, 值得一看. 北卫城的庙塔还未全部修复. 左右对称的庙塔中, 可能一个已修复了, 另一个还埋在泥土中. 对照起来看, 很有意思. 其实, 在蒂卡尔遗址区中, 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土堆. 土坡的倾斜度高达70-80度, 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山包. 相信不用找考古学家考查, 随便找一个土包, 找人一挖, 就能挖出个庙塔来.
从北卫城越过中央广场就来到了中卫城. 据说, 中卫城是蒂卡尔贵族居住的宫殿, 由45个宫室和6个庭园组成, 规模很大. 宫殿多为两层建筑, 十分古朴厚重. 宽宽的台阶, 厚厚的墙, 方方的门. 一些宫殿前面也设有舞台, 供祭祀典礼使用. 只是今日, 我们已不知当年的舞姿如何了. 当年, 宫殿的布置十分奢华. 御用的佛堂, 都曾使用贵重装饰品点缀. 精品从燧石刀到玉雕装饰, 从黄宝石到黑曜石镶嵌装饰, 无一不少.
和其它玛雅城邦一样, 蒂卡尔每隔数年就会树立一个新的石碑. 蒂卡尔的最后一个石碑, 是869年的24号石碑. 在此之后, 长年的干旱, 耗尽了蒂卡尔的国力. 蓄水池干枯了, 饥饿的人们也无力在建什么新建筑了, 也对万能的国王及祭司产生了怀疑. 当年, 蒂卡尔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已没人知道了. 我们只是知道, 从此之后, 蒂卡尔就走向没落了, 被玛雅人彻底地放弃了.
不过, 从危地马拉的另一处遗址坎古恩(Cancuen)发生的事情, 也许会让我们了解蒂卡尔的最后一刻, 发生了什么. 根据考古发现, 在公元800年, 坎古恩的王室在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国王, 王后以及其它31名王室成员同时被杀. 但奇怪的是, 国王和王后死时仍戴着象征王全的王冠, 而王室拥有的3千6百多件玉器也并未被入侵者的掠夺. 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推测, 袭击坎古恩王室的人, 并不来自视玉如命的贵族或其它王国, 而是来自其底层的农工阶层. 也许, 天灾使人们对王室失去了信心, 群起而造反, 导致了王国的灭亡. 周灭商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 贵族的入侵者一定会掠夺象征王权的玉器, 并建立一个新王朝.
公元前1066年的正月, 一个叫做小邦周的西域农耕小国又遇到了严重的旱灾, 闹起了饥荒. 如果不组织一支"仁义之师"到大邑商的地皮上去抢粮, 就会通通地饿死. 武王为了激发周人的斗志, 声称商纣王及商人粮食剩余太多了, 酿酒成风, 奢侈无比, 实在太浪费了, 不抢白不抢. 为了表示抢粮的决心, 武王自毁自家的岐山神庙, 抬着文王的牌位, 举哀兵东征. 不取商粮, 誓不回还. 刚巧, 商王将大军留在山东, 只身回京祭年, 朝歌空虚. 再加上, 武王事先收买了商王的哥哥微子及商朝重臣胶鬲. 二月初五凌晨, 商军前徒倒戈, 武王牧野不战而胜, 屠杀了商朝的17万奴隶. 商王用5000玉裹身自焚. 武王轻易地取得了殷纣王那铁铜一般江山, 也得到了鹿台的钱财, 钜桥的粮食. 此外, 武王也抢到殷商的宝玉一万四千, 玉佩8万件. 甚至不顾忌讳, 从纣王的尸体上夺得不怕火炼的那种水玉五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