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玛雅: 奇琴伊察玛雅遗址



全球的游人们似乎对拉美的景点情有独钟. 在新选出的世界七大奇迹中, 拉美的景点就占有三席: 马丘比丘, 里约基督像和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而其它各大地区的景点各只占一席, 她们是中国的长城, 印度的泰姬陵, 中东的佩特拉以及欧洲的罗马斗兽场. 此外, 奇琴伊察也是1988年的世界遗产. 这样一来, 游玛雅神庙, 走玛雅之路, 就怎么也没法少了奇琴伊察. 再说, 去过奇琴伊察之后, 就可以说, 我又去过一个新世界七大奇迹拉, 几百块的路费没有白花.

但问题是, 奇琴伊察离美国人的度假后院坎昆, 也太近了一点, 只有两小时的路程. 从坎昆出发到奇琴伊察的一日游团很多. 许多美国人度假, 都是在坎昆晒了一些日子的日光浴之后, 再来奇琴伊察转一圈, 拍拍照, 就算是去过玛雅世界了. 这样一来, 每天来奇琴伊察的游客可以高达3000多人. 每天的午后, 奇琴伊察可是比赶集的市场还要热闹. 这是在其它玛雅遗址看不到的现象.

为了避开人潮, 只好起了个大早, 步行去位于69大街上的二等巴士站. 希望能够在8点钟, 奇琴伊察一开门的时候, 就进去参观. 来到巴士站的售票窗口前, 一看时刻表, 刚好马上就有车要开出. 赶快花55比索, 买了张梅里达到奇琴伊察的二等车票, 就赶去月台. 正好, 刚一上车, 车就开出了. 就这样, 一个多小时之后, 这趟大巴就停靠在奇琴伊察的停车场里面了. 在这同一个停车场, 也可找到从奇琴伊察开去坎昆的大巴. 当天的傍晚, 我在此上了辆去坎昆的车, 车费为96比索.

来到售票处, 买好了门票. 目前的票价已涨到98比索了. 费用包括了晚上的声光秀. 除了门票, 售票员也会给一个手环, 带上之后, 就可以在当日多次进出遗址区. 当然, 晚上也可以再回来看声光秀. 就在售票处的旁边, 设有一个免费的存包处. 存包处早上8点开门, 但好像必须在晚上6点之前, 就得将行李取出来. 取包的时候, 可以给行李看管人几个比索当小费. 因为没打算在奇琴伊察住宿, 就将背包存在这里. 轻装后, 感到一身轻松. 就随着人流进入奇琴伊察遗址区了.

一进入遗址区, 马上就可以看到那座有名的奇琴伊察金字塔(El Castillo). 许多第一次在这里看到玛雅金字塔的游客, 都会感到好失望. 哎, 这个金字塔好小呀, 只有23米高. 和高达140米的吉萨埃及大金字塔比起来, 简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就好像一个玩具金字塔. 其实, 在玛雅世界里, 有两种金字塔. 一种是天文塔, 比较矮小, 四面都有梯级, 是祭司制定玛雅农历或黄历的地方. 另一种是神庙塔, 比较高大, 只在正面设有楼梯, 是玛雅国王敬神或进行人祭的地方. 蒂卡尔的神庙金字塔就高达70米.

不过, 可别小看这个库库尔坎(Kukulkan)金字塔, 她可是玛雅人的一个九层天文装置. 其四面各有一个楼梯, 而每个楼梯都有91级台阶, 再加顶上神庙前的一个大台阶, 一共就是365个台阶(4X91+1=365), 代表一年中的365天. 每个楼梯的两边又各有9个平台, 一共18个平台, 表示在玛雅历中, 一年有18个月(20天的玛雅月). 平台的墙上共有52幅浮雕, 表示玛雅历中每52年的一个世纪. 最神奇的是, 在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或九月二十一(春分和秋分)的那一天, 日落的光影会在金字塔楼梯的边上形成一串等腰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再与塔下的龙头石像相接, 就形成一条巨龙的身影. 代表沉睡在神庙里的巨龙, 苏醒了过来, 慢慢地爬下了神庙. 祭司也就知道, 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肚子里也有一个早期的神庙, 供奉的是虎神. 至于新神庙里供奉的巨龙, 就是库库尔坎, 又被翻译成很绕口的羽蛇. 其实, 库库尔坎就是飞龙在天那种会飞的龙. 玛雅人也认为飞龙是主管雷电风雨之神, 祭拜飞龙可以兆丰年, 保平安. 在奇琴伊察遗址, 到处都可以看到龙头雕像和龙纹装饰.

在离金字塔不远处, 可以看到一个大球场(Juego de Pelota). 球场的长度达到90米, 是玛雅世界中最大的球场. 球场两边的墙上, 刻有球员们当年的英姿. 看看那球场中部, 墙上高挂着的石环, 要想将那橡胶球击中和穿过这个石环, 还真的不容易. 比赛时, 双方队员又不能用手, 只能用肘部, 膝盖和臀部击球, 还不能让球落地, 可想难度有多高. 几天几夜也分不出个胜负. 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 祭司会先算上一卦. 卦上可能是说, 如果甲队赢, 今年就会风调雨顺, 否则就是个灾年. 双方队员都闷在鼓里, 不知道卦上的内容. 只管拼了个你死我活. 最后, 可能乙队赢了. 祭司揭开卦的内容. 不用说, 可怜的甲队和乙队的队长都要献上他们的人头, 以平熄神怒. 那种场景, 可以从球场上的一幅队长断头图上看到.

大球场的回音效果很好, 常有导游带着他的团员在此, 又是鼓掌又是拍手, 倾听那回声阵阵.


球场边上就是断头台(Tzompantli), 台基上刻满了一排一排的骷髅头, 十分恐怖. 断头台的旁边, 一条小路直通一口天然祭井.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正是因为这口祭井而得名, 也就是伊察人(Itza)的祭井(Chichen)的意思. 这口祭井有着个类似我们<河伯娶媳>的故事. 每年, 为了平熄雷雨之神的怒气, 伊察人都要在此进行活人祭祀, 以免天降洪荒. 祭司在此将祭祀的活人打扮一番, 焚香诵经, 再将活人及珍贵的玉器或金器贡品投入井中. 后人在这口井中, 曾发现了37具童男童女的尸骨和数千件香炉, 花瓶, 玉器及金器贡品.

奇琴伊察的主要建筑, 都是后玛雅时期的伊察人, 在10-12世纪建设的. 当时, 部分托尔特克(Toltecs)人, 在他们的白皮肤祭师(可能是番僧)的带领下, 从他们的圣城图拉来到了尤卡坦半岛. 奇琴伊察的建筑风格深受托尔特克的影响. 其中武士庙和千柱林(Templo de los Guerreros)就是最典型的托尔特克式建筑. 因为古典玛雅的建筑, 从不使用托尔特克式的柱状结构. 可惜, 千柱林的屋顶已不存在了, 无法想象当年那大市场的规模. 武士庙最有名的雕像有飞龙石柱和背夫人(Chac mool)像.

奇琴伊察的另一个奇特建筑, 就是一座圆形的天文台(El Caracol). 她的外型很像现代的天文台, 让人惊叹不已. 天文塔内建有旋梯, 并设有许多斜窗. 有些斜窗利用太阳的位置, 来确定春分和秋分时节. 而另一些斜窗, 则用来观测行星的运行. 让人惊奇的是, 这座古天文台甚至设有对着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观测窗. 要知道, 这两颗行星用肉眼无法到. 玛雅人真是神了, 他们是如何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方位的? 可怜, 古天文台是奇琴伊察唯一让爬的建筑.

在奇琴伊察遗址区内, 还有一座典雅而美丽的普克(Puuc)式宫殿(Edificio de las Monjas), 其墙壁上镶嵌的石雕和花纹十分别致和精细, 很值得一看.

奇琴伊察另一个有名的神像, 就是背夫人像. 因武士庙不让上了, 不能近距离地观赏, 上面那座保存良好的背夫人像. 只好从废石堆里, 找了一个破损得很厉害的背夫人像, 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这种背夫人神像代表人和神之间的使者(Chac Mool), 可以将人们敬神的祭品转给天神. 背夫人像总是保持着半躺半坐的姿势, 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 其肚子上的盘子, 专们用于存放在活人祭中被挖出来的心脏. 据说在这个祭盘上, 竟然刻着一段语录: 反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

典型的活人祭场景是这样的. 祭师在选好的吉时, 将祭祀用的活人放在供桌上, 四个人紧拉住他的手脚. 祭师迅速地用石刀, 在活人祭的前胸开一个口, 快速地掏出心脏, 放入背夫人的祭盘. 这时, 祭师口中还是念念有辞: 革命无罪... 喔, 不是. 是这样的: 伟大的太阳神, 请接受我们的奉献吧, 祝您今夜能在地下战胜恶魔, 明天能从东方再次升起, 普照大地. 只见, 落日余辉下的背夫人像成了一个剪影, 而祭盘中的心脏仍在跳动, 一下, 二下......

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

玛雅: 帕伦克到梅里达


游中美洲安全守则中的第二条, 就是要将身上的现金分散存放. 遇到劫匪时, 不要反抗, 乖乖地交出钱包, 以免皮肉受苦. 至于在这个钱包里放多少钱, 没有明文规定. 太少了, 怕劫匪一不高兴, 在自己身上刺出血来. 太多了, 又怕被抢后心里出血. 就比照纽约的标准, 放上个200比索(20美元)吧. 关于墨西哥的劫匪, 游客中还流传着一个笑话. 一天, 一名游客不幸遇到了持刀的墨西哥劫匪. 劫匪大声说道: 我是劫匪, 赶快拿出二百五(约25美元)给我. 该游客并不害怕, 反而问道: 为什么一定要二百五, 给你个一百八或三百二如何? 劫匪被这个游客搞胡涂了, 不知如何回答. 看来, 该劫匪还不算太凶悍, 也还不太老练.

言归正传, 听说帕伦克到梅里达(Meride)的夜间大巴, 曾多次遇过劫匪. 不敢大意, 就找了几个乘夜车来帕伦克的游客问了问. 他们都说, 乘夜车并没有什么不安全的. 当然, 晚上在车上睡觉, 远不如在酒店睡得安稳. 不过, 可以省去一夜的住宿费. 我想了一下, 还是决定白天坐车. 俗话说, 小心能驶万年船吗. 反正, 帕伦克的住宅费也不太贵. 在从帕伦克遗址乘小巴回来时, 让司机在ADO长途车的售票处停了一下. 顺便买了一张第二天早上去梅里达的头等大巴车票, 花了我332比索. 墨国头等车票还真得不便宜.

晚上就住在帕伦克镇上, 尽情地享受墨西哥小市镇的拉丁热情. 先到帕伦克的中心广场, 与市民一起参与当日的降旗礼. 在墨国的国歌声中, 看那墨国的国旗在落日余辉中, 缓缓地降下. 再见证身穿制服的墨国女生, 将国旗护送到广场前的市政府. 见证了降旗礼之后, 到街上找地方吃晚餐. 晚餐后, 又参观了一场街头化装舞会, 看墨西哥街头艺人的歌舞表演. 墨西哥人受拉丁文化的影像极深, 无论男女老幼, 个个都能歌善舞. 最后, 再回到中心广场, 观赏了一场免费的中美洲传统乐队表演. 见识了那有名的危地马拉木琴(Guatemalan Marimba).

一早起来, 匆匆走去ADO车站, 检票上车. 从帕伦克到梅里达的一路, 检查还是十分地严. 有一次, 持枪军警还要求全车的乘客下车. 再将所有行李一件一件地打开检查. 虽然这些军警看起来还是挺友善的, 我还是没敢把口袋里的像机拿出来, 为他们一一留影.


梅里达是个让人看上一眼就会迷恋上的古城镇. 她似乎有一种魔力, 可以让人莫名地欢娱, 而留连忘返. 本来计划好, 要赶去乌克斯玛尔(Uxmal)遗址看声光秀. 但一看到那帕伦克五彩的街道, 美丽的建筑, 我就改变了主意. 不去乌克斯玛尔了, 就在帕伦克转街. 哎, 无论是人生还是旅游, 都是时空苦短, 有取就得有舍. 我这趟玛雅之路的一路来, 都是如此. 去了科潘, 就舍弃了基里瓜(Quirigua). 去了蒂卡尔, 却舍弃了乌亚克萨克屯(Uaxactun). 同样, 去了帕伦克, 又舍弃了Bonampak和Yaxchilan. 这次, 又要舍弃乌克斯玛尔了, 只去奇琴伊察(Chichen Itza)遗址了.

下车后, 从巴士站一路走到梅里达的中心广场(zocalo). 来到广场南面的旧宫殿(Casa de Montejo), 宫殿在旁的辅楼, 找了一个铺位, 住了下来. 在这里的Hostal Zocalo宿舍, 只要花上个100比索, 就可以住上一个晚上, 还包括早餐. 条件当然不算太好. 但能住在这旧宅里, 可以从内部, 仔细地看看当年宫殿建筑的内部结构. 当然, 从这里出去转街也很方便.

1542年, 西班牙人在Montejo父子的率领下, 攻占了尤卡坦半岛. 西班牙人在拆除了玛雅人的T'ho神庙之后, 就在原地用神庙的石料盖起了这座法式宫殿, 以及其它殖民建筑. 后来, 统治梅里达的Montejo家族, 就一直就住在这座宫殿里, 长达400年之久. 目前, 宫殿归一家银行所有. 而宫殿旁的辅楼, 却变成了一家旅行社和背包客栈, 供游人歇脚.

将背包锁好之后, 就从客栈走下楼来. 绕中心广场走了一圈, 看看周围的殖民时期建筑. 先看到的是文艺复兴式的梅里达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Ildelfonso). 这座始建于1561年大教堂, 是美洲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其塔楼高达42米, 十分雄伟. 建大教堂的石料, 也是取材于玛雅的T'ho神庙. 来带广场另一边, 看到是绿色的政府宫(Palacio del Gobierno), 其描述殖民征服战争的壁画很有名气. 而与大教堂隔着广场相望的, 就是那座秀丽的梅里达市政厅(Palacio Municipal)及钟楼. 市政厅的旁边, 就是有名的梅里达文化中心(Olimpo), 是个免费看文娱表演的好去处. 我去的那晚, 刚好有活动, 人山人海, 好不热闹.

梅里达的街景也很有看头, 街边的各色殖民时期的住宅, 很有特色. 梅里达的街道按数字排列, 单数街道为东西向, 双数街道为南北向, 不容易迷路. 从中心广场沿着Calle 60或Calle 62向北走, 可以看到许多殖民时期的住宅, 也可以看到旧教堂(Iglesia Santa Lucia). 此外, 当日落之后, 霞光笼罩下的梅里达特色餐馆, 也是游人用餐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