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婆罗洲: 马来亚的四个妻子


根据马来亚的回教法, 马来男人可以合法地娶四个妻子. 于是, 人们就用马来亚娶四个妻子, 来形容那次马来亚与其它四个地区合并的闹剧. 1950年代前后, 东南亚各殖民地纷纷独立. 西班牙/美 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群岛独立为菲律宾. 荷属东印度群岛合并为印尼. 英国人为了抗衡强大的印尼联邦, 策 画将英属的文莱, 砂劳越和沙巴合并为婆罗洲联邦. 后来, 英国又支持将新加坡, 文莱, 砂劳越和沙巴并入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亚联邦. 这四块前英属殖民地, 就是所谓马来亚的四个妻子了.

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 新的马来西亚联邦终于在1963年7月8日正式成立了. 可是, 文莱却在最后一分钟, 新娘不肯上骄. 因为害怕其大油田的庞大收入被联邦政府拿走, 文莱最后一刻, 没 有参加新联邦成立的签字仪式. 后来, 新加坡这个小妾, 不如婆罗洲的姐妹有钱(有资源), 也无法讨得马来亚丈夫的欢心, 终于在2年 之后, 被马来亚休掉.

按照回教法, 马来男人只要对妻子说三次: 塔拉克(我休了你), 就可以将妻子轻而易举地休掉. 1965年, 马来西亚议 会也是三读通过议案, 将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联邦. 新加坡的李光耀, 闻讯后, 泪流满面. 只好宣布新加坡独立了. 就这样, 马来亚原本的四个妻子, 只剩下砂劳越和沙巴两个了. 马来亚似乎也并没有善待她们, 只将她们当成小妾使唤.

这时候, 婆罗洲的荷属加里曼丹地区早已划归了印尼. 婆罗洲也就形成今日四分五裂的局面了. 目前, 婆罗洲分别属于三个国家. 其中印尼的加里曼丹最大, 占全岛的三分之二以上. 马来西亚的砂劳越和沙巴第二大. 原来曾统治全岛大部分地区的浡泥王国, 只可怜地剩下文莱这么一小块地方了. 加里曼丹的交通不便, 文莱的消费太贵. 多数初次到达婆罗洲的游客, 都是通过砂劳越或沙巴了解这个最后的伊甸园.

习惯上, 人们称马来半岛为西马, 而对应的称马来西亚的婆罗洲地区为东马. 不过, 东马的当地人却自称为沙砂(沙巴砂劳越). 大概是不想与马来亚扯上什么关系吧. 沙砂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小家碧玉, 很让人喜欢. 虽然经过了40多年的马来人统治和移民, 又有联邦政府的亲马来人政策, 马来人至今还是沙砂的少数民族,只占人口的20%. 华人比马来人多, 占人口的30%. 更令人惊奇的是, 当地的土著仍占有一半以上的人口. 随便到一个传统集市, 就能看到当地的土著. 要是在西马, 找土著可就不容易了, 非要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不可.


一提到婆罗洲, 就让人想到一句潮汕俗语: 净你到婆罗洲. 就是说, 把你赶到荒无人烟而又偏远的角落(婆罗洲)去. 婆罗洲过去的交通确实不太便利, 交通费用也很高. 可是, 自从马来西亚开放领空之后, 至少到沙砂 就很容易了. 目前, 多家东南亚廉价航空公司都开辟了飞往沙砂的航班.

在马来西亚亚航的所有国内航线中, 最有用的就是 西马飞往东马沙砂, 或者在沙砂各城市之间飞行的几条航班. 东马与西马隔着南中国海, 而东马的地域辽阔, 陆路交通不便. 航空似乎是游客唯一可以使用的长途交通工具.

亚航有航班从深圳和澳门直接飞往沙巴的亚庇(哥京). 此外, 从澳门也可直飞到砂劳越的古晋. 如果不怕转机的话, 可选择的航班就更多了. 如果从杭州或天津出发, 可以先飞往吉隆坡, 再转机去沙砂. 不想坐亚航的话, 也可利用新加坡的虎航或捷星, 先从广州, 深圳, 海口, 澳门或香港飞往新加坡, 再转机去亚庇或古晋. 再不然, 就乘宿务航班飞去马尼拉, 再转机去亚庇.

砂劳越和沙巴州是马来西亚的特别行政区, 分别都设有自己的海关. 即使西马人也要持护照才能入境. 如果外国人从西马入境马来西亚, 再进入砂劳越和沙巴时, 还要再填一张同样的出入境卡. 很有意思. 两张出境卡都要保存好, 以供两次出境(砂沙和西马)时使用. 感到好奇, 就问了一下移民官员, 已填了一张马来西亚的出入境卡, 为什么还要再填一张马来西亚的出入境卡. 回答说, 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 砂劳越是砂劳越, 沙巴是沙巴, 各归各, 不搭界. 不过, 有了马来西亚的签证, 砂劳越和沙巴都会免费提供同期的签证. 没问题.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婆罗洲: 最后的伊甸园


婆罗洲是个很大的岛, 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几内亚, 在世界上也排名老三. 她实在太大了, 人们也就不叫她岛了. 古人就称她为婆罗洲. 婆罗洲原先也和欧亚大陆相连着, 和周围的菲律宾, 马来亚和印尼地区拥有很多相同的物种. 可是, 到了一万年之前, 最后的冰河期过去了. 冰川消融, 海平面上升. 婆罗洲从此被海水所包围, 与世隔绝. 婆罗洲的物种, 也开始朝着其独有的方向发展. 因此, 婆罗洲拥有令人惊异的多样化生态环境, 成为探险客心中的伊甸园.
据说, 我们这一轮回的人类, 在一万年之前, 各地的人种差别并不太大. 都使用石器, 守猎或采集食物. 可是, 自从冰河期结束之后, 海水上涨, 切断了各地区域人们之间交流的通路. 各洲的人类才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而各大洲的人种, 也才有了那么大的差距. 偏远地区的人们, 多数像婆罗洲土族一样, 停留在守猎采集的石器时代. 当然, 也有例外, 玛雅人就发展了出极端先进的天文和数学, 无人能及.
一直到了大航海时代, 火器从中国, 经过蒙古人之手传到了西欧. 航海技术又经中东传去了西方. 人类的几千年隔阂, 又重新被欧洲列强的舰炮所打通. 从此, 各地区的这种差距也就逐渐缩小了. 或者说, 大部分地区逐渐被西化了.

还好, 大航海时代对婆罗洲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欧洲人的势力, 也只局限于婆罗洲的几个沿海小镇. 内陆的广大地区变化不大, 土族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 大片的热带雨林没有被大量地砍伐. 婆罗洲这个伊甸园仍待在闺中, 没有多少人知晓.
可是, 到了近30年, 婆罗洲的树林开始被大规模地砍伐. 石油及其它矿产的也被大规模地开采. 大片的林地被改造成棕榈油林. 这一切, 难免对婆罗洲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许多婆罗洲特有的动植物, 都因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地, 面临频危灭绝的风险. 婆罗洲的土族, 也离开世代居住的长草屋. 穿上了牛仔裤T恤衫, 到城里打工来了. 慢慢地, 人们也许只能在特有的文化村里, 才能看到那往日土族的生活方式. 最后的伊甸园也将变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
在最后的伊甸园消失之前, 还是来婆罗洲看看吧. 在雨林中漫步, 寻找奇花异草. 在海滩边吹风, 喂鱼或潜浮. 要不然, 就去世上最长洞穴中寻寻觅觅. 婆罗洲也是生物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红毛大猩猩, 长鼻猴, 矮种象, 猫般大小的鹿, 林中飞狐, 等等, 等等. 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就曾在这个伊甸园里收集过新物种, 从而提出了生物演化论. 达尔文又在华莱士理论的基础上, 发表了那著称的进化论. 达尔文也同意, 婆罗洲是自然生物最多的地方, 那里生活着世界上最神秘的动植物.

随着最后一次冰河期的结束, 圣经中的伊甸园永远地沉入了波斯湾海底. 从此之后, 人们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 寻找那新的伊甸园. 如果你到了婆罗洲. 看到那热带雨林中参天大树, 奇花异果, 几条从伊甸流出来河流, 滋润着大地. 看到那地上的走兽, 天上的飞鸟, 林中的嘉树, 原野上的鲜花. 这难道不就是另一个伊甸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