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印尼: 从巴厘机场走到库塔


在亚航开通了巴厘航班之后, 背包客游巴厘就又多了一条廉价的直接路线. 可是, 和其它印尼机场一样, 巴厘机场的出租车也是预付和定价的. 价钱往往比打表的出租车可能要贵上一倍. 比方说, 从巴厘机场到库塔, 机场出租车的定价为4万5到5万盾(在2009年, 1万盾约合人民币7元), 而使用蓝鸟出租车, 打表可能只要2万盾.

对背包客来说, 如果行李不多, 又全都背在身上, 可以考虑步行出巴厘机场的大门. 这个大门也是个收费站, 进机场的出租车要另收3千盾的入门费, 步行进入的话, 可以省去该费用. 机场的大门前面就有一条公路, 其左边就通往库塔. 在这里, 游客有机会拦到Tegal-Kuta-Tuban路线的小巴去库塔. 不过, 小巴的班次不多, 那天没能看见. 没关系, 再向前走走, 就看到几辆小蓝, 可以要求打表去你想去的地方.

巴厘机场就建在库塔/图班(Tuban)海滩和金巴兰海滩之间的海边, 部分跑道填海而成. 这里朝西, 也是一个看日落的好地方. 乘班机在此机场起降, 不但可以看到巴厘海岸线的美景, 也有机会看到远处云雾飘渺之中的巴厘火山. 此外, 巴厘机场的建筑本身也充满巴厘的风情. 机场也有一座巴厘式的天堂门.

其实, 巴厘机场离库塔中心大约只有3公里的路程, 不算很远. 一条沿着海滩, 新的红砖小路, 从库塔海滩的JL SINGOSARI入口, 一直通到机场跑道前面不远的地方. 如果身上的背包不是十分沉重的话, 可以从机场轻松地走去南库塔的度假屋. 沿途晒晒太阳, 吹吹海风, 看看比基尼上空装的帅哥美女. 也不失为一种不错选择.


从机场的收费站大门走出来, 向左转. 在第一个路口, 就看到PATRA BALI的路牌了. 按照路牌的指示, 再向左转. 这里路名为JL MOKMER. 随后, 一路上不时还可以看到PATRA BALI的牌子. 一直走到PATRA BALI度假村, 就差不多到库塔了.

JL MOKMER是条小路, 其左边就是机场的围栏. 隔着围栏, 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场的候机厅和控制塔. 从这里, 大方向是朝海边走(向西走), 碰鼻子就拐弯. 仅此一条路, 不会走错. 沿着JL MANDALA再往前走, 一个高尔夫球练习场挡住了去海边的道路. 这时, 又一个PATRA BALI的路牌出现了. 按照路牌的方向右拐, 顺着横路JL MAPANGET, 绕过那个高尔夫球场.

沿着高尔夫球场的围栏走到头, 左拐进入一条无名小路. 走到头, 可以看到一个小庙. 再向左转一个弯, 巷子的尽头, 就看到海了. 算了一下, 从机场出来, 到此海边, 大约一共走了十几分种. 走到海边的沙滩, 可以看到巴厘机场跑道上飞机的起降和滑行. 从这里开始的红砖小路, 沿着海滩, 一直通到库塔的中心地带. 很好走了.

走在红砖路上, 一边看到的是沙滩, 碧海, 蓝天和白云, 还有那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帅哥美女. 另一边见到的是一家挨一家的度假村, 游泳池, 凉亭, 发呆亭, 还有那在路边做露天按摩的女郎小伙. 这里的度假村看起来不错. 但如果你的预算不允许你在此小住几天的话, 那就只能再往前走了.

沿着海滩走了十几分种, 终于看到PATRA BALI度假村的大门了. 可惜, PATRA BALI是五星级的度假村, 不是我等居住的地方. 从这里还要向前走. 不远, 就看到DISCOVERY购物中心了. 进去吹吹冷气, 在楼下的KFC或楼上的食阁吃点东西. 休息之后, 继续沿着红砖路向前走, 离库塔广场不远了.

印尼: 巴厘布拉坦火山湖和水神庙


巴厘人对火山可谓是又敬又畏, 常常将火山, 火山泉, 火山湖或黑沙滩(火山灰)当成朝圣与献祭的对象. 许多著名的巴厘庙宇都建在火山附近. 比方说, 巴厘最大的母庙(Besakih)就朝着神山阿贡(Agung)火山. 而著名的圣泉寺(Tirtha Empul)就是围绕着一眼从火山泥中流出来的泉水而建的. 除此而外, 水神庙(Pura Ulun Danau)也建在美丽的布拉坦(Bratan)火山湖的湖畔, 供奉着水神黛维达努(Dewi Danu).

布拉坦火山曾是个很大的火山. 火山大约在二万多年前大爆发, 大火山口塌陷后, 形成了一个长约11公里, 宽约6公里的破火山口. 雨水泉水经过万年的累集汇聚, 山谷内出现了三个美丽的火山湖. 这就是有名的山中湖(布拉坦湖)和双子湖布扬(Buyan)湖和坦布林根(Tamblingan)湖. 而整个破火山口地区就是游人们常说的百度库了.

在TUNE库塔店的楼下, 租了一辆小车, 18万一天. 再请了个司机, 12万12小时. 一早出门后, 先在油站花了5万盾, 加了半缸油. 而后, 就直奔百度库而去. 一路上, 看到木雕店, 石雕店, 以及绿油油的稻田无数. 无心停留, 一直向前. 大约过了1个半小时之后, 就进入山区了. 这里的海拔已超过1000米. 天气明显地凉爽清新了起来. 小车沿着弯曲陡峭山路爬高. 终于翻越过了古老火山口的外环山壁, 进入了破火山口内的谷地. 很快, 我们就看到那美丽如画的布拉坦湖了.

车在水神庙前停了下来. 每人花了1万盾买门票进庙.走到湖边, 就能看到的和5万印尼纸币后的图案相同的画面. 水神庙的两座塔庙亭亭玉立在布拉坦湖的水边. 远处, 在云雾飘渺之中, 火山时隐时现. 好一幅人间仙境山水画. 百度库四面环山. 天好的话, 可以在这里看到巴都卡乌(Batukau)在内的多座火山.

东南亚地区的宗教, 大多经历了从原始拜物教转变成佛教, 再从印度教转变为回教的过程. 但在巴厘岛, 主流宗教却停留在了印度教, 回教影像不大. 虽然, 现在巴厘的主流宗教是印度教. 佛教还是留下了不少的印记. 一进水神庙, 就能看到一颗古老的菩提树. 右手边也可以看到一座佛教舍利塔. 至今, 香火不断.

再往里去, 才是印度教庙塔. 水神庙共有四座印度教庙塔. 最有名还是湖边的那两座. 立于水中的三层庙塔, 建在一个圣泉之上, 祭拜的是求子女神(类似观音). 旁边的十一层庙塔, 祭拜的是湖水女神黛维达努. 水神庙因此塔而得名.


没人知道, 为什么巴厘的神庙景观和日本的神庙景观很神似, 却和中国的庙宇不同. 很有可能, 这种中国古代神庙式样在分别传入巴厘和日本之后, 却在中国本土失传了. 实际上, 在周篡商之后, 王权已逐渐大于了神权. 神庙的中心地位已不保. 神庙有时只是形式而已. 古代神庙结构的失传, 也就不足为奇了.

离开水神庙, 车子要爬高去看另外两个火山湖. 途中在草莓小站停一下, 看看草莓园, 尝尝草莓果汁(8千盾一杯). 还不错. 百度库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种植蔬菜, 水果和鲜花. 草莓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回去时, 也可在CANDI KUNING传统市场停留一下, 买点新鲜水果回去吃吃.

休息好了, 再上路, 一路爬高, 不久就看可以到大大的布扬湖了. 在停下来看湖的地方, 有不少讨食的猴子和买喂猴子食物的小贩. 再往前去, 在布扬湖和坦布林根湖的交汇处, 不幸碰上了大雾. 没能看出这两个湖的颜色有无差异. 后来, 就下起了雨. 只好回头去传统市场吃午餐了.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印尼: 巴厘巴杜尔火山和梯田


有人可能不知道印尼, 但一定知道巴厘. 不知道巴厘? 总应该知道乌布了吧. 乌布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满街都是画廊, 散发出艺术的气息. 在此, 找上一家民居, 住上几天. 买东西, 吃东西, 看演出. 除此而外, 天天就在民居后院里的泳池内泡上半天. 再坐在池边, 对着后面大片的稻田, 发上一回呆. 快乐胜神仙. 难怪, 那么多画家都把乌布当成永久的家呢.

在乌布发够了呆, 让民居的老板联系包了一辆车. 次日, 就来个一天神庙, 火山和梯田之旅. 松松快要懒散光了的筋骨. 很早, 我们就上路了. 先在几间有名的神庙内走了走. 什么象窟, 耶普鲁, 卡威山和圣泉寺, 都走上了一遭. 接着, 就直奔火山而去了.

在巴厘岛, 1700多米高的巴杜尔(Batur)火山不算最高, 也不算最神圣. 阿贡(Agung)火山高达3000多米, 那才是巴厘人心中的圣山. 但是, 可以肯定, 巴杜尔火山是游人到访最多的火山. 基本上, 所有的巴厘司机都会带你去看巴杜尔火山的. 巴杜尔火山也好像是不去圣山, 看火山的唯一选择. 当然, 巴杜尔火山也自有其特别的地方. 正所谓, 山不在高, 有景则灵.

巴杜尔火山具有一种典型的火山套火山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印尼还是蛮常见的. 其外火山形成于3万年前的一次大爆发. 外火山经过长时间的塌陷, 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 巴杜尔这个巨大的破火山口, 直径长达14公里, 十分地惊人.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巴杜尔火山, 不过是这个大火山口内, 沙海之中又冒出来的一个小火山. 这个小火山也不简单, 上面有四个大小不一的火山口. 其中第四号火山口是在1994年喷发时, 新近形成的. 此外, 由于长年累月地下泉水不断地涌出, 雨水不断地集聚, 大沙海内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月形火山湖.

这就是今日人们在此所看到的, 那湖光山色相辉映的美景了. 一眼望去, 在这个大火山口之内, 一半是沙海和熔岩地貌, 另一半是全岛最大的巴杜尔火山湖. 在沙海和火山湖的中间, 巴杜尔活火山高高地耸立着. 火山湖后面的远处背景, 在大火山口另一个边缘之上, 是那超过2000米高的阿邦(Abang)火山. 巴杜尔火山是非常活跃的火山. 每20年就会喷发一次. 即使在火山的休眠期, 火山口也不时地会冒出白烟.

在交了进山费之后, 我们的车子就行驶在大火山口边缘的山路上了. 一路上, 看到了不少观赏火山的绝佳地点. 可是, 司机不愿停车. 只是说前面的风光会更好. 最后, 车子停在了京打玛尼(Kintamani)附近的一家自助餐厅前面. 估计司机可以从这里拿到不错的回扣. 不用说, 餐厅又贵又不好吃. 这时午餐时间已过, 我们已经很饿了, 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餐厅就建在大火山口边缘的峭壁上, 景色自然没有话说. 边吃饭, 边看景. 只见那双峰的火山顶和广渺的火山湖一览无余.


很多游过京打玛尼的人都大呼上当. 花了不少钱, 吃得不怎么样, 就连火山脚都没踏上. 其实不然. 只要翻开巴厘岛的地形图, 你就会发现, 京打玛尼就位于大火山口边缘的西面. 只是这个火山口也太大了, 不容易被人感觉到罢了. 此外, 在火山口边缘的峭壁上用餐, 也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 所以就不要一直骂那不良店家了. 如果你真要脚踏实地地踩上火山熔岩, 而又不愿费钱费力地爬上火山山顶. 可以叫司机载你下到大火山口内, 也许就能看到1965-2004年间喷发, 新近形成的黑色火山熔岩的痕迹.

京打玛尼原来叫做巴杜尔, 是建在大火山口之内的一个村庄. 在1965年的大喷发之后, 巴杜尔的整个村子, 除了那座村庙, 全都被熔岩所覆盖. 村民只好将村庙搬迁到了大火山口的峭壁之上的安全地带. 又在村庙的旁边, 重新建成了一个新的京打玛尼-巴杜尔双子村. 新镇的地点极佳, 成为游巴厘看火山的必游之地.

火山爆发总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 但与此同时, 散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却又丰富了土壤中的矿物质. 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高山, 又挡住了雨云, 为该地区带来了丰裕的降雨. 村民们利用火山土壤种植包菜和洋葱等富含矿物质的蔬菜, 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此外, 火山灰也有利于巴厘岛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稻田生态系统. 而稻米也养活不知道多少代的巴厘人. 看完火山之后, 司机一般都会带着游客, 去看一看那巴厘人引以为荣的梯田.

据说, 巴厘的先人早在3000多年前, 就从华南出发, 经过台湾和菲律宾, 来到此地. 他们坐着大蓬船, 想必历经了无数的险境和磨难, 千辛万苦才来到了这里. 巴厘人对海难留下了深层的记忆. 至今, 他们还是认为海里有恶魔, 轻易不到海边去. 一批一批南来的移民, 也将家乡的农耕技术及传统文化带来了巴厘岛. 直到今日, 巴厘人仍保留着与中国相似的建筑格局, 以及类似舞狮的一种传统舞蹈. 最重要的是, 巴厘人仍保留着传统的稻田生态体系(Subak).

西方人没吃肉, 就不能算是吃了正餐. 巴厘人没有吃米饭, 就不能算是吃过饭了. 可想而知, 稻米对巴厘人有多么得重要. 此外, 为了能够有效地种植水稻和维护灌溉系统, 巴厘人也组成了紧密合作的社群. 他们共享水源, 铺设水道, 建筑梯田. 如今, 巴厘人还保持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播种之后, 等到稻苗长出来. 巴厘人会在耕过的水田里叉秧. 等到水稻长大后, 又要将田里的水放掉(人为制造一种洪水生态?). 其稻子的收割过程有点特别. 通常是人工地将稻穗采下. 而留在田里, 用不着的稻草, 可以通过烧荒的方式烧掉, 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印尼: 火山灰与绚丽的晚霞


印尼地处太平洋, 欧亚和印澳板块的接合部, 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地带. 印尼诸岛中, 共有火山有近400座, 其中有差不多130座是活火山. 在这些火山之中, 有不少火山曾对世界范围, 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正是, 冥冥天际的大周期, 决定了地球和火山的周期变化. 而火山的周期爆发, 又会造成气候的大变化. 最后, 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印尼有个著名的景点, 叫做多峇湖. 如今, 这里的湖光山色, 十分美丽. 可是谁能想到, 这个长度达到100公里的大湖, 却曾经是一个超级火山的巨形火山口. 多峇超级火山的上次爆发, 就发生在7万多年之前. 在火山的爆发之后, 第四纪冰河期又持续了3-4万年才结束. 在这其间, 人类的人口锐减, 几乎灭绝了. 不知道修建马丘比丘和大金字塔的史前人, 是不是也灭绝了. 此外, 多峇超级火山也可能消灭了复活岛上的巨人国. 也使佛罗勒斯岛上的小人国, 人口锐减, 无以继续. 可惜, 我们只能在童话世界里, 想象那巨人国或小人国的风采了.

不过, 幸运地是, 还有三个较大的部落留存了下来. 留下来足够的人口, 可以继续繁衍下去. 最后, 由这三个部落而形成了, 目前以黄白黑这种三种肤色为主的现代人类社会. 好险, 试想如果那年的火山爆发再猛烈一点, 或者其中两个部落的意志不够十分坚强的话. 我们今天的社会也许就只有单一的肤色了. 当然, 也就没有种族歧视这个问题了.

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肤色呢? 据说, 在上帝造人的过程中, 曾按照自己的样子, 捏了3对白泥人. 泥人被放在天炉里烘烤过之后, 因为泥人处在炉中不同的位置, 被烤的程度不同. 一对变黑了, 一对变黄了, 而另一对没变色还是白的. 上帝有点生气, 就将烤过火了的黑人扔去了非洲, 又将火候还不够的白人扔去了欧洲. 最后, 才满意地将火候正好的黄人, 端端正正地放在了土地最好的亚洲.

实际上, 这个故事是这样发展的. 在冰河期后幸存的三个部落之中. 乞里马扎部落的后裔, 由于长期受到强列阳光的直射, 皮肤中的黑色素不断地沉积了下来, 一代又一代之后, 就变成了黑种人. 诺亚方舟部落的后裔, 由于长期居住在高纬度的洞穴之中, 缺乏日照, 皮肤也就越变越淡, 最后变成了白种人. 昆仑部落的人, 处在日照适中的地区, 又经过了几万年的黄土染色, 就成为了黄种人.

多峇火山虽然没有将人类灭绝, 却对人类的基因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当时, 幸存下来而能够繁衍后代的个体已不太多. 现代的人种可以说都是近亲繁殖的后代, 留下了许多重大的后遗症. 比方说, 人类的免疫系统就连小小的流感病毒也治不了. H1N1一来, 就搞得全球总动员. 不过, 人类的基因也想拼命地想改变这种状况.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 发现, 如果两个人的基因差别越大, 就会越喜欢对方的气味. 他们的结合应该会产生出良好的下一代. 所以, 当你没理由地特别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时, 也许就是基因在做怪了.

除了超级火山, 普通火山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方说, 在汉末, 陶波火山大爆发之后, 古人就将所看到的紫电青虹等异象, 记录了下来. 成为最早的火山影响气候的文字记录. 当时, 日落时出现了火烧红云, 又出现了异常的彩虹. 这些都和喷入大气层中的火山灰有关. 大量的火山灰及冰晶, 使阳光发生反射和折射作用, 从而使天空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但是, 在当时, 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再加上出现了海溢, 山崩, 雨雹和地震. 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异像遍布天下了. 后来, 又有了鲜卑入寇和黄巾起义等重大事件. 大汉朝终于走向了没落. 成就了合久比分的三国时代.

1883年, 印尼的克拉卡陶火山突然爆发. 引发的海啸夺走了3万多条人命. 火山爆发之后, 出现了许多奇异天象. 人们看到了夜光云, 太阳奇异光环, 以及蓝紫粉青棕的各色日落和晚霞. 全球也出现数月的火烧红云. 一天傍晚, 一个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小镇消防局收到了火警报告. 消防车向西边冲天的火光冲去. 哭笑不得地发现, 那不过是西边日落而产生的火烧红云.

同一时间, 一个叫做孟克(Edvard Munch)的画家, 正在奥斯陆的夕阳下散步. 突然, 天空变成了火红色. 孟克望着满天的红云, 激动地发抖, 久久不能离去. 不久, 孟克就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画作<呐喊>. 画中, 一群受到惊吓的幽灵, 在火红天空下绝望地尖叫. 画面十分地震撼. 过目难忘.

印尼: 超级火山与人类轮回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世上万物, 小至蝼蚁, 大至宇宙, 皆有循环周期. 一天有日升日落, 一月有阴晴圆缺, 一年有春夏秋冬. 虽说, 西历中没有玛雅式的大周期或更长的历法. 但人们也隐隐约约地觉得, 冥冥天际的大周期左右着我们的地球和宇宙的轮回. 例如, 太阳公转的周期, 就与地球生物大灭绝的周期暗暗地吻合. 而地球的内部运动, 就可能造成了生物物种每隔6千万年就会轮回一次. 人类的命运自然也逃脱不了轮回的命运. 其轮回的周期就很有可能与超级火山的爆发周期有关.

我们知道, 环绕着太平洋, 有个十分著名的火山之环. 这个巨大的环上, 共有活火山500多座. 而全球80%的火山喷发, 也都发生在这条火之环之上. 更可怕的是, 全球的四个超级火山也都在这个火之环一带. 超级火山的威力十分巨大, 每爆发一次, 人类就可能会经历一次生死的轮回. 而人类的下一次轮回, 也许就在地质年代不久的将来. 一个过期很久, 随时可能会爆发的超级火山喷发之后, 就是人类轮回的开始.

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 人们像往常的一样, 遥望着绚丽的夕阳, 缓缓地西下. 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都期待, 等到明天一觉醒来, 太阳又出现在东方,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可是, 这次可就大不同了. 太阳在落下之后, 好像就再也没有升起. 人们再也看不到太阳, 好像要永远生活在恐怖的黑夜之中.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 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之下, 已经沉睡了60多万年的超级火山, 突然爆发了. 黄石超级火山的巨型火山口, 其长度超过了80公里. 很快, 超过1千立方公里的火山熔岩就喷涌而出, 覆盖了整个北美洲. 火山口连续不断喷出的岩浆和火山灰, 直冲50公里高的大气层, 将太阳的光芒遮盖了长达10年. 全球范围, 全年都处在长长的黑夜之中, 平均气温一下子就下降了多达10度. 地球变成了生物界的炼狱.

长期缺乏日照, 气温骤降, 再加上连年不断从天而降的酸雨及濠雨而形成的大洪水, 地面上的植物几乎消失殆尽. 食物链的大破坏也造成了动物的大量死亡. 农牧业崩溃, 人类也难逃一劫. 在10年的漫长冬天过去之后, 全球地表都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冰雪. 白雪反射掉大部分的阳光. 从此, 千年的冰河期就开始了. 那时, 有些地表的冰雪厚达1000米, 而海平面则下降了100多米. 各大陆又连成了一片. 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真干净.

又不知过了几千年, 冰河开始消融, 地球又开始苏醒. 一天, 一群雁子飞过了青藏高原. 雁过留枝. 雁子衔来的一枝南国红豆的枝叶, 落入了深谷. 几个熬过冰河期而残留在山洞里的人类后裔, 碰巧拾到树枝. 从枝上的绿叶, 他们知道, 万物开始复苏. 一些人就决定下山去走一遭.

一行新一代的原始人, 沿着长江山谷(长江早已干枯), 慢慢地从青藏高原走下来. 路过一个叫做三峡地方, 他们看见了一座巨大的人造墙(大坝). 他们完全搞不懂, 前一个人类为什么要劳民伤财, 修建一堵如此巨大的高墙.

又不知过了几千年, 另一批原始人, 从亚洲腹地慢慢地向东北方向迁徙. 他们中的一部分, 最终越过了白令陆峡, 再次发现了美洲. 后来, 他们也发现, 前一个人类, 特别喜欢建造高高尖尖的东西. 各大洲都发现了高塔式的建筑. 但他们花了许久, 也没能猜透, 这些尖塔是不是前一个人类通天祭神的庙宇?

下南洋: 南洋同盟会总部晚晴园


建于1880年的晚晴园, 是一栋独立式的二层洋房. 在新加坡, 这类洋房很多, 单从外表上看, 也看不出这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可是, 当年孙中山曾在此建立了南洋同盟会. 作为南洋同盟会的总部, 孙中山也曾在这里策划了多次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起义. 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晚晴园位于新加坡的大人(Tai Gin)路12号, 地点比较隐蔽, 公共交通也不太多. 可以在游完新加坡小印度之后, 乘坐130号公车到马里士他(Balestier)路, 看到中山公园的牌子, 就下车. 从大路拐进小路(Ah Hood Road), 在一片高楼之边, 才能找到这栋不起眼的小洋楼. 游人可以随便进入晚晴园游玩和拍照, 但是要进入建筑内部看图片展览, 就要买4块钱的入门票.


1905年, 南洋的橡胶大王张永福, 为其母亲买下了这栋洋楼. 张永福将此地改名为晚晴园. 晚晴这两个字取自李商隐的诗句: 人间重晚晴. 他希望母亲能在此安度晚年, 晚景常好. 后来, 张永福成为南洋同盟会的骨干, 并将晚晴园贡献给孙中山和同盟会. 从此, 晚晴园才成为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据点.


1905年8月, 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的成员主要来自黄兴与宋教仁的华兴会, 孙中山的兴中会, 以及章太炎的光复会. 东京同盟会的机关报为<民报>. 孙中山也为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东京同盟会的领袖, 除了总理孙中山, 庶务黄兴之外, 还有胡汉民, 汪兆铭, 宋教仁和廖仲恺等人. 其中的胡汉民, 汪兆铭和廖仲恺, 后来成为孙中山最重要的三个亲信.


次年4月, 孙中山亲自来到英属海峡殖民地的首府新加坡, 筹建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以领导南洋地区的革命活动. 当时, 南洋华人占全球海外华人人数的近80%, 人数高达600万, 是同盟会最重要的募款地点. 张永福等人将孙中山迎入晚晴园, 并将晚晴园提供给孙中山居住及从事革命活动. 从此, 一直到1910年, 辛亥革命成功的前夕, 晚晴园一直都是同盟会在南洋的革命活动中心.



1906年4月6日,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晚晴园成立. 会所也就设在晚晴园. 当时选出的分会领导班子, 主要有会长陈楚楠, 副会长张永福和外交主任林义顺等. 后来, 又有黄乃裳, 陈武烈, 林文庆和陈嘉庚等南洋名人加入了新加坡同盟会. 分会的会员曾高达4百多人.


几个月之后, 孙中山又带着同盟会的大秘书胡汉民来到了晚晴园. 晚晴园很安静, 很适合静思和写作. 胡汉民就在此地起草了同盟会的会章, 为扩大各地的同盟会作好了准备.


1907年3月, 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 孙中山被迫离开了日本. 不久, 孙中山又和东京同盟会光复会派的陶成章等人闹翻. 孙中山就决定将其革命活动的地点转移到南洋. 在南洋各地, 遥控国内的革命军, 发动了八次反抗清廷的武装起义.


1908年, 孙中山在南洋另立同盟会总部, 任命胡汉民为总部长, 领导整个东南亚各地的分会. 除了胡汉民, 汪兆铭也在南洋帮助孙中山, 宣传革命, 筹募义款, 策划各地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起义. 同时, 黄兴, 胡汉民及汪兆铭等人也将新加坡的<中兴日报>, 当成同盟会的机关报, 和南洋保皇党展开论战.


除了多位革命同志, 孙中山在南洋时, 身边也有爱人同志陈粹芬伴随左右. 又有陈粹芬的哥哥陈和担任私人保镖, 防止清廷特务的暗杀. 晚晴园门口的烈士树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今日, 晚晴园已成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在展览馆的一楼, 可以看到当年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时的合影照片. 一楼的和平室, 也用10面革命旗帜代表孙中山领导的10次反清起义.



二楼的走廊上挂着的博爱二字, 据说是孙中山的真迹.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并受洗为基督徒. 博爱就成为其核心思想. 正如他说的那样, 博爱是"人类宝筏, 政治极则".


二楼的南洋室有幅名为<华侨是革命之母>的油画. 孙中山说的华侨是革命之母, 正是对海外华人对革命的无私贡献最好的肯定. 二楼的新加坡室有一组蜡像, 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在此开会的情景. 在画面中除了可以看到孙中山和几个革命同志, 还可以看追随孙中山十几年的红颜知已陈粹芬. 而在窗边望风的男子, 正是陈粹芬的哥哥陈和.


陈粹芬18岁就在香港追随孙文, 没有名份. 一直到1912年, 孙文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后, 陈粹芬才因病引退. 默默耕耘十几年, 也没在民国革命史中留下一笔记录.

下南洋: 圣淘沙岛之环球影城(下)


侏罗纪河流探险, 就是要乘圆筏子在侏罗纪公园里面漂流. 圆筏除了上下波动, 也会自己转圈子. 水不时会从四面涌进圆筏, 相机和背包要收好, 以免被水打湿. 身上衣服被打湿, 那就很难避免了. 当然, 也有人穿上了一次性雨披, 防水. 在漂流之中, 不时有恐龙伸出头来, 吓唬小孩子.


恐龙骑士就像香港迪斯尼的小飞象旋转世界一样, 是小孩子玩的. 小孩骑上史前巨蜻蜓, 边旋转, 边上上下下, 转几圈就下来了. 而天幕飞行也是一种小朋友的过山车. 游客2对2, 背靠背坐着, 双脚在空中下垂. 穿拖鞋的人就将拖鞋拿在手里, 以免飞出去掉了. 同样, 在出发之前, 可以将背包放在起点的柜子里.


古埃及景区是拍照的好去处. 这里有仿制的方尖碑, 像形文字, 石立柱, 雕像, 法老, 灵猫等等, 等等. 埃及艳后的肌肉男宠, 也 不时会出来和游客合影. 古埃及景区有2个游乐设施, 分别为寻宝奇兵和木乃伊复仇记.


寻宝奇兵类似香港迪斯尼的驰车天地. 小孩子可以自驾吉普车, 去埃及荒漠寻宝探幽. 去这个景点也要避开高峰期, 一早一晚较好. 一来, 高峰期排队的人比较多. 二来, 人多的话, 可能就要和其他游客拼一辆车. 不幸被安排在吉普车后排的话, 那就不是开车游埃及了, 而是坐车看风景和很假的尸虫了. 没有多大意思了.


木乃伊复仇记是个精彩的室内过山车, 适合大孩子乘坐. 1米2以下的小孩, 则不得入内. 过山车的大门边有个过山车座椅, 小孩可以试坐一下, 不合身, 就不能进去了. 乘客在走进大门以前, 要将背包等物品存放到入口两边的存包柜里. 使用存包柜的前30分钟是免费的. 如果队排得不长的话, 30分钟可以赶回来, 不用花钱.



进场的时间已经很晚了, 没人排队. 这样一来, 就要独自走过那长长, 黑暗而又曲折的通道. 人少, 灯暗, 气冷, 墙上面又画满了恐怖的咒语和图案. 还没等坐上过山车, 就开始有点发毛了.


这个室内过山车, 比香港迪斯尼的惊心动魄太空山更为刺激. 乘坐之中, 令人记忆最深的一刻就是, 行驶中的过山车突然在一堵墓墙前面停了下 来. 静悄悄之中, 突然之间, 过山车向后退疾行, 接着是大幅度地起伏和翻滚. 身边忽冷忽热地出现冰水或烈焰. 当然, 还有那木乃伊和滚滚的尸虫. 够怕人的.


科幻城市景区的亮点是太空堡垒过山车. 可惜, 这个拧得像麻花一样的过山车, 开行后不久就出故障了. 到现在为止, 过山车还没有重新开放. 无奈, 游人只能拿太空堡垒当背景, 找外星战士或者外星生物拍着留念.


科幻城市景区的旋转飞盘, 类似香港迪斯尼的疯帽子旋转杯. 一家人可以坐在一个大大的黄杯子里, 转来转去, 开心一下. 坐了一次不过隐, 还可以再来一次. 反正, 下午没什么人排队.


纽约景区是纽约大街小巷的布景区. 没去过纽约的话, 可以在此感受一下纽约的建筑风情. 在纽约景区, 从12:50开始, 每天会有4场名为洛克男孩的街头表演. 当然, 这里也少不了纽约著名的黄色出租车. 赶快拍一张吧. 而那街边架子上, 也有许多怪帽子, 很多人都在那里拍照. 去找一个适合自已的帽子, 再拍一张吧.



电影特效片场不错, 值得排队进去看一场. 这个队伍最后会分成三行, 最低最里面的队伍会进到场内的最前排. 观赏效果最好, 但同时也有可能会被水打湿. 同样, 正式演出之前, 这里也有个短暂的介绍. 屏幕上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会介绍如何利用特别效果, 让飓风吹袭纽约演得如此逼真.


风平浪静的海湾, 突然掀起了巨浪, 大雨狂风. 前排的观众感觉最深, 也会被落下的雨点打湿. 只见一只小艇滑了下来, 猛撞窗户. 接着, 飓风把船屋的窗口, 一扇一扇地吹飞了. 最后, 一艘大船从侧面冲出来.


转了一圈, 又回到了好莱坞景区. 本季的海滩阿戈戈表演每天有4场. 而玛丽莲梦露和卓别林的扮演者也会出来和游客合影留念. 此外, Pantages好莱坞剧院正有一场百老汇音乐剧Monster Rock, 等着我们观赏. 这场精彩的摇滚演出, 每天只上演4场, 最后一场晚上6点上演. 不能错过. 大剧院有1500个座位, 音乐效果不错. 走了几个小时, 现在可以坐在舒适的座位上, 好好地欣赏舞台上千奇百怪的角色, 如何诠释摇滚音乐. 高潮处, 还有烟火表演配合.


看完音乐剧, 景区已亮起了灯. 在纽约和好莱坞景区拍一些夜景照片. 再将手中的购物代用卷用完, 买件纪念品回去. 这时, 已到曲终人散的时间了. 在环球影城星光大道的出口处, 影城工作人员已排成了一排, 大声地欢送游客离开景区. 出门前, 再和门口处的绿巨人和爆米花车合一张影. 在工作人员的道别声中, 像好莱坞大牌影星一样, 昂首走过星光大道, 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下南洋: 圣淘沙岛之环球影城(上)


圣淘沙建有许多人工景点. 其中环球影城的游人最多, 其门票也很抢手. 当场票不时会售空, 最好提前上网购买, 以免高兴而来, 扫兴而归. 买不到当场票的话, 就只能在门口拍拍那个小小环球, 或着隔着围栏向里面看看了. 有时, 可以看到功夫熊猫和爆米花车.


环球影城目前的开放时间为早上10点到晚上7点. 门口无人收票, 只要将票插入机器就可以进园. 虽然门口有工作人员抽查, 少量的食品还是不难带入园区的. 入园之后, 先到左手边的访客中心, 出示门票, 领取10元的代用卷. 代用卷可在园区内的餐馆或商店当现金使用. 只是不知道, 这种优惠会不会在试营业之后, 也就结束了. 此外, 在访客中心, 记得要拿一张中文或英文的地图以及节目时间表.


环球影城的一些节目, 每天只上演3-4场. 使用这个时间表, 可以安排好固定的时间, 去看这些表演, 很有必要. 此外, 园区内也设有看版, 供游客查看节目时间表. 其它连续上演的节目, 则可以插在空档中去排队. 新加坡环球影城的范围不大, 花一天时间, 足可以完遍七个景区中的所有游乐设施.


进门之后, 首先走上的是好莱坞星光大道. 如果等着和功夫熊猫和绿巨人合影的游人太多, 可以先去其它的景区, 回来再找他们合影. 环球影城的七个景区, 围着一个人工湖排成一圈. 我们走的是顺时针方向, 七个景区顺序为好莱坞, 马达加斯加, 遥远王国, 失落的世界, 古埃及, 科幻城市和纽约.


向左拐, 走上几步, 就来到了马达加斯加景区. 该区的主景木箱漂流记, 目前还没有开放. 这里只个朱利安旋转木马, 类似香港迪斯尼的灰姑娘旋转木马, 可以带小孩去玩一下. 有时间的话, 还可以在这里和动物演员合影. 马达加斯加派对的第一场表演为11点半. 之后, 大约每2小时还有一场. 要安排好时间进去看一看, 和动物们一起又唱又跳:
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下一个景区叫做遥远王国, 是环球影城最重要的景区之一. 遥远王国城堡高约40米, 很漂亮, 可以在此拍照. 这个景区的主题为史瑞克, 共有4个游乐设施, 分别为小龙飞行学校过山车, 史瑞克4D影院, 多话驴耍宝秀和魔法转轮. 如果和史瑞克和费安娜公主合影的人太多, 可以找那只小猫合影留念.


小龙飞行学校是小孩的过山车. 只要身高超过90厘米小孩, 就可以乘坐. 虽然这个过山车没有360度的大回旋, 但其上下的幅度以及左右的摇摆的程度还是蛮利害的. 一路上, 惊险连连, 叫声不断, 还算刺激. 小龙飞行学校的队有时会排得比较长, 转了好几个弯. 在入坐之前, 可以将背包放在起点的柜子里. 然后, 就可以骑上小龙出发了.



香港迪斯尼有个米奇幻想曲3D影院. 而环球影城的史瑞克影院却是4D的. 同样, 也要戴三维眼镜, 座椅也会随着剧情晃动. 此外, 随着剧情, 前面还会喷出水雾, 后面会上吹阵冷风. 感觉又不同. 进去排队的地方有冷气, 可以躲躲正午的大太阳. 当然躲雨也不错. 进场之前, 还有个短暂的介绍. 这时可以拍照. 而进场之后, 就不能拍照了. 整个片子中,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 当一群蜘蛛从屏幕落下时, 观众的小腿会被蜘蛛的毛刺得痒痒的. 后来, 找了半天, 也没找出那些毛是从那里出来的.


在史瑞克4D影院的出口处, 有个小小的魔法转轮. 对大孩子来说, 这个小摩天轮实在没什么多大的意思. 小孩子可以坐在盒子里, 随着摩天轮转上几圈, 看看魔法师的力量有多大.


类似香港迪斯尼的幸会史迪仔, 多话驴耍宝秀也是个互动式的室内现场表演. 工作人员会根据现场的对话, 调整屏幕上多话驴的动作. 从而调动现场的气氛. 同样, 这个节目在进场之前, 也有个短暂的介绍. 坐在前排的, 进场后也可能在前排找到较好的位子.


失落的世界景区有两个重要的景点, 未来水世界和侏罗纪河流探险, 都很精彩, 不能错过. 当然, 失落的世界另外两个景点, 天幕飞行和恐龙骑士, 也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 侏罗纪公园的对面有一间食阁, 中午的套餐10元左右, 可以使用环球影城的代用卷.


未来水世界的表演, 每天只上演3场, 开场时间分别为下午1点, 3点和5点. 要计划好时间, 别错过了这场精彩的真人表演. 未来水世界的表演场地好像是用废料搭成的, 破破烂烂的. 但是, 观众席上设有遮阳棚, 刮风下雨日晒都不怕.


表演期间, 驶过的摩托艇会溅起水花, 喷向观众席. 这样, 观众席的前排就被定为全湿区, 全湿区的后面则是半湿区, 再后面就是安全区了. 不过, 就算不坐在全湿区, 也不一定就能全身全干而退. 在表演前的热场活动中, 几个海盗演员会拿着水枪在观众席中不停地走动, 到处找人喷水. 穿雨衣或打伞的人, 容易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当然, 也有不怕水而自投罗网的. 有个小女孩就说不怕水. 那个演员也不客气, 将一桶水当头浇了下去.


未来水世界的表演根据同名电影的剧情演绎, 整场热闹不停. 美女俊男满场跑, 摩托艇开来开去水花四溅, 枪炮打斗爆炸声声不断, 烈火熊熊水柱冲天. 最后, 竟然有一架坠落的飞机, 直冲观众席. 表演结束之后, 演员会留下来和观众合影.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下南洋: 圣淘沙岛之龙牙门


圣淘沙岛位于从南中国海进入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 很明显, 其地理地位十分地重要. 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叫做龙牙门的重要地标. 在早期的海上丝路之上, 龙牙门曾起过十分重要的航标作用.


龙牙门由两块龙牙状的巨石组成, 一块在今日的圣淘沙岛上, 另一块在新加坡本岛, 中间是狭窄的吉宝海峡水道. 龙牙门还有另一个名称, 叫做石叻门. 石叻在土语中是海峡的意思. 这个海峡门名称也很形像地表达了此地水道的险要. 有时, 龙牙门和石叻坡也用来代表整个新加坡地区. 而新加坡这个地名, 是在英国人占领此地区之后, 才广泛地被使用.


龙牙门(凌牙门)这个地名, 最早出现在宋朝的<诸蕃志>中. 而元代的汪大渊, 也曾到此一游, 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了对龙牙门的纪录. 当时的单马锡(今新加坡)是个海盗窝. 商船要从此地过, 必须留下买路钱. 当时, 占岛为王的华人也不少.


据说, 华人早在唐末就开始下南洋. 879年, 黄巢起义军攻占了福建和广东. 造成了当地华南人, 大举南下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 他们自称为唐人, 也将其定居的地方叫做大唐街或唐人街. 从此, 海外的华侨和华人就被称为唐人了. 而马来人大量移居马来半岛是在晚得多的元代和明代. 现在, 马来人认为只有马来人是当地土著, 而华人是外来移民应受到限制, 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岛夷志略中的龙牙门条目如下: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门状,中有水道以间之。田瘠。稻少。气候热,四五月多淫雨。俗好劫掠。昔酋长掘地而得玉冠,岁之始,以见月为正初,酋长戴冠披服受贺,今亦递相传授。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稍。地产粗降真、斗锡。贸易之货,用赤金、青缎、花布、处瓷器、铁鼎之类。盖以山无美林材,贡无异货。以通众泉州之贸易,皆剽窃之物也。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回船之际,至吉利门,舶人须驾箭棚、张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贼舟二三百只必然来,迎敌数日,若侥幸顺风,或不遇之,否则人为所戮,货为所有,则人死系乎顷刻之间也。


郑和舰队在七下西洋时, 也曾经过此地. 郑和舰队从南中国海经过龙牙门, 进入马六甲海峡. 再通过印度洋去南印度的古里. 郑和航海图上就出现了淡马锡(新加坡本岛), 长腰屿(圣淘沙岛)和龙牙门(吉宝海峡两侧的牙状巨石)等地名. 而舰队的随行通译费信, 在<星槎胜览>中也有一首描述龙牙门诗:
山峻龙牙状,中通水激湍。
居人为掳易,番舶往来难。
人夏常多雨,经秋且不寒。
从容陪使节,到此得游观。   



当时, 郑和的心中有个平定马六甲海峡的周全计划. 他一方面扶植一个从苏门答腊马来于(Malayu)逃过海来的马来王子, 建立了马六甲王国(马来西亚的前身). 另一方面, 他又重拳打击了当时控制海峡的旧港王国. 郑和舰队在内应的配合下, 一举消灭了旧港王国5000多人的私家舰队, 生擒了华人国主陈祖义. 陈祖义被押回南京, 斩首示众. 此后, 马六甲王国就取代旧港而成为马六甲海峡的新霸主. 继续类似旧港"要从此地过, 留下买路钱"的勾当.


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后期, 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明古莲副总督莱佛士爵士重新发现了淡马锡(今新加坡)的重要战略地位. 1819年, 他带领一支由7船组成的舰队, 停泊在淡马锡岸外的圣约翰岛附近. 莱佛士看到这里的地形, 大叹: 真是龙盘虎踞之地呀.


很快, 莱佛士就决定在新加坡河口处上岸. 他用金钱收买了当地的马来统制者, 取得了新加坡的统治权. 到了1832年, 新加坡已成为英国叻屿甲海峡殖民地的统治中心, 统管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岸边的三个重要据点和港口: 新加坡, 槟榔屿和马六甲.


英军也注意到了龙牙门的险要地位, 分别在吉宝海峡的两岸都修筑了炮台. 现在, 游客要付8块钱门票, 才能进入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参观. 而对岸的拉柏多炮台则免费对公众开放. 只可惜, 为了扩宽吉宝海峡的水道, 英军在1848年炸掉了吉宝海峡两边的地标龙牙石. 现在, 人们只能拉柏多公园内, 看到一个仿制的龙牙石了.


1967年, 英军从岛上的军事基地撤出. 新加坡政府接管了这个小岛, 并将其发展成一个渡假胜地. 由于这里曾是个海盗窝, 死人无数. 就被人们叫做绝后岛. 华人凡事讲究吉利. 没法使用这个不吉利的岛名. 于是就将其改名为圣淘沙(Sentosa), 在土语中就是和平安宁的意思. 希望世界和平, 永无战争.


1956年6月8日, 林有福担任新加坡首席部长, 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位华人统治者. 在华人的领导下, 新加坡走向完全独立, 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圣淘沙岛旁边的吉宝港, 就是世界上吞吐量数一数二的集装箱码头.


这并不是华人在此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历史上, 华人在这一带还建立过旧港王国,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戴燕王国, 安波那岛张氏王国, 以及马来半岛的吴氏王国等等. 但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往的云烟. 烟消云散之后, 只留下了这条海峡. 几十年或百年之后, 圣淘沙岛可能会重新变成一个海盗窝. 留下的也只是岸外的新加坡海峡.


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 风平浪静的日子多, 全年都可以通航. 目前, 海峡的通航量高达每年5万艘. 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 也经过这里, 从波斯湾运去东亚. 真可谓是东亚能源的咽喉. 但是, 有谁会真正想到这一点呢?

下南洋: 圣淘沙岛之欧亚大陆最南端


圣淘沙(Sentosa)岛位于新加坡本岛的南端, 是游客最常到访的新加坡景点之一. 如果不进入岛上的人工景点参观, 游岛还是很便宜的. 名胜世界赌场曾提供免费的接驳巴士上岛. 免费巴士停运之后, 游客就需要花2新币, 从港湾城终站或怡丰城站, 乘RWS8巴士上岛.


岛上的餐饮较贵, 游客最好自带午餐. 上岛之后, 岛上的交通, 从单轨火车, 圣淘沙巴士和海滩小火车都是免费的. RWS8巴士就停在名胜世界的地下停车场. 从停车场上到地面来之后, 可以先在环球影城的门口拍几张照片, 再到圣淘沙访客中心拿几张地图. 游岛就可以开始了.


从名胜世界所在的海滨捷运站, 可以转乘免费的单轨火车到达海滩站. 出了海滩站, 走走不远, 就到海边了. 在海边游水, 在沙滩上晒太阳, 在凉亭里吹海风吃野餐. 可以泡上一整天, 不花一分钱. 晚上7点半之后, 海滩站的站台上, 还可以看一眼叫做海之颂的水幕灯光表演.


从海滩捷运站出来, 可以坐连接巴拉旺海滩, 丹戎海滩或西乐索海滩的免费海滩火车去各海滩. 其实, 从这里走去巴拉旺海滩也不远. 巴拉旺海滩的沙滩还不错. 在这里, 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帅哥美女, 在此露营, 打球或晒日光浴. 海水中也有不少小朋友在戏水. 还有人在沙滩上放风筝.


巴拉旺海滩边有一条索桥通向另一个无名小岛, 这个小岛就是欧亚大陆的最南端了. 小岛上有张地图, 只见欧亚大陆的南部尖端为马来半岛, 而马来半岛又通过新柔长堤与新加坡岛相连. 圣淘沙岛有一条长堤与新加坡本岛相连. 最后, 通过一条索桥可以从圣淘沙岛走上这个小岛. 这个小岛就是理论上, 从欧洲通过陆路可以走到的最南端了.



小岛离赤道仅有100公里之遥. 这里太阳直射下来, 还是真够热的. 进凉亭躲一下吧. 小岛上有两个相连的观景亭. 爬到观景亭的上层, 回头可以看到巴拉旺海滩及索桥. 而向南可以看到马六甲海峡的入口, 以及远处的印尼廖内群岛. 万年之前, 部人南岛人就是从这里越过今日的马六甲海峡, 前往印尼群岛的.


只可惜, 这里没有到达欧亚大陆最南端的证书可以领取. 只能自已在欧亚大陆最南端的标志前照像留念. 小岛的南面还有棵椰子树, 伸向南方, 也可以当成欧亚大陆最南端的椰树而留影纪念. 小岛和圣淘沙岛之间的海水不深, 但游水时, 还是要注意安全.


巴拉旺海滩旁边的动物天地, 是圣淘沙少数几个免付费的景点. 那里不时有免费的动物表演, 带小孩的可以去看看. 从巴拉旺海滩, 也有免费的巴士去其它的景点. 不过, 这些景点多数要另外收费, 费用也不便宜. 比方说, 平日的环球影城的门票就要新币66块(儿童48快), 周日和节假就更贵了.